威海高新区实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部门优化整合显成效 26年老小区,4个月改造好

大众日报 2021-01-29 09:42 大字

□ 本报记者 郑 莉

本报通讯员 邱均华

道路平坦整洁、车位设计规范、绿化大气美观、健身广场和儿童乐园俱全……近日,记者来到威海高新区怡园街道西文化小区时,很难相信眼前这个小区已经有26年“高龄”。

“我在这里住了20多年了,近几年老旧小区的弊端全暴露了。道路修修补补坑坑洼洼,绿化带没人管理都荒芜了,私家车占道乱停,。”西文化小区居民刘杰说,“没想到才4个月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短短4个月就让老旧小区“改头换面”,这与去年威海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密不可分。在此次体制机制改革中,高新区依托原建设局,将综合执法局、市政局、双岛湾开发办、新城管理处、园林处、环卫处等部门进行整合,成立了新的建设局,内设科级机构从原来的34个精简到21个,人员编制压缩了40多人。

体制机制改革后的建设局,对城市建设一抓到底,职责更清晰,运行更高效。“去年年初,管委层面就提出在建设部门试行大部制改革。全局重新整合后减少了部门间的协调对接工作,形成了对城市建设一条线抓到底的格局。”威海市高新区建设局局长于维锋说。

这一点,在老旧生活小区改造工程上得以充分体现。在西文化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按照原来机构设置,首先需要管委层面出面协调各部门,再由原执法部门对违章进行拆除、市政部门对管网管线进行铺设、建管部门对质量进行监督等,各部门之间需要单独协调。而现在部门优化整合后,相关部门同属一个单位,一个现场会就可以将所有问题协调好。“改造中,由区建设部门牵头抓总,统一协调,现场办公,分解任务,保证了工程顺利推进。”高新区建设局副局长于方说,得益于改革,西文化小区改造工期由原计划的8个月缩短到了4个月。

此次体制机制改革中,高新区全员起立,全员竞聘,打破部门、身份界限,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体系;以岗定薪,优绩优酬,实行绩效薪酬考核制度,制定严格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高新区把改革的动力、绩效考核的压力传递到每一个人,激发活力,让“铁交椅”变“活薪酬”。

威海高新区以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聚焦经济发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等主责主业,推动开发区回归本位、聚焦主业、重塑优势。与此同时,高新区推动管委瘦身强体,实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进行系统重组和职能优化,将全区12个内设机构和65个区属事业单位,按照上下衔接、权责明晰、统分有序的原则归并整合为10个部门。

这场前所未有的改体制、“动饭碗”的深层次变革效能正在逐渐显现,随着相关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的管理体制、开发运营机制、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政策支持体系等,将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新闻推荐

20名 “威海工匠” 精彩亮相

□记者郑莉报道1月9日,第四届“威海工匠”命名大会召开,表彰20名“威海工匠”,威海磨爱麦食品有限公司技术设计员孙...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