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创新环境指数全省第一 “十三五”期间,多项科技创新发展成果居全省前列

大众日报 2020-12-25 09:46 大字

“十三五”成就巡礼

□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李忠蕾 报道

本报威海讯 记者从威海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威海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第4位,创新环境指数居全省第1位,创新绩效指数居全省第3位,创新产出指数居全省第5位,均稳居全省前列。

2019年,威海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26%。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1.46%,列全省第2位,比“十二五”末提高了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8.4%,列全省第1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136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30%以上,今年有望突破700家,是“十二五”末的3.5倍;技术市场交易额今年达到140亿元,是“十二五”末的6倍;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3.23件,列全省第4位。

“十三五”期间,威海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向高能级迈进。建设了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并成立了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通过加盟、共建等方式,已构建形成了“1院”引导、“4平台”支撑、“12机构”加盟的“1+4+N”完整格局,今年产值预计超过100亿元。过去5年,威海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000家,基本建成了以市产研院为龙头引领、高校院所为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平台体系。

同时,威海市的科技创新主体也在快速成长。通过实施孵化器“聚集提升”工程,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的科技型企业育成体系,全市现有省级以上创业载体55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3家。通过实施“威海英才计划”升级版,形成高层次领军人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和基础后备人才相互衔接的“1+N”支持体系,全市研发人员达到2万人,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专家达到1300多名。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上,威海企业与全国50多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发布高校科技成果近6000项,促成产学研合作协议近600项,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24家、院士工作站29个,驻威高校达到11所。

“中科院—威高计划”实施10年来,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100亿元;同时,威海深耕日韩、面向欧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国际科技合作关系。

威海市的科技服务业在5年内也得到快速发展,科技服务业机构目前达到328家,年营收158亿元。四个区(市)全部获评首批省技术转移先进县,是全省唯一实现“一片红”的市。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扶持。“十三五”以来,威海市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支持,扎实推动行业关键技术攻关,仅市本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就达10亿元,争取省级以上资金10亿多元,带动全社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近300亿元。

此外,在“十三五”期间,威海市新增专利申请49245件,较“十二五”期间同比增长61%。全市办理知识产权质押登记117件,融资额14.44亿元,惠及企业116家。

新闻推荐

经区法院凌晨出击打响年末执行攻坚战

12月9日,按照上级法院统一部署,威海经区法院组织开展凌晨集中执行行动。14名执行干警闻令而动,冲锋在前,5辆警车警灯闪烁,奔赴...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