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王工的“十八般武艺”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6-22 02:14 大字

赵春青 绘

“对待任何设备和项目都要严谨细致,否则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说话的是山东威海天润曲轴股份公司首席维修师王军。1994年大学毕业后,王军进入天润曲轴,从基础岗位做起,凭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精神,让自己拥有了“十八班武艺”,一步步成长为威海首席技师、威海工匠、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初到车间,王军对所有的设备都是陌生的,想上手但又不知从哪儿下手。跟老师傅学!王军默默对自己说。一天,师傅让王军对磨床数显尺进行调整,他兴奋又紧张,干了半个小时也没得到想要的结果。师傅没有责怪他,只是温和地说:“要想熟悉这些‘铁疙瘩’,就要多练习,摸出手感,你将来肯定比我强。”听了师傅的话,王军决心不让师傅失望。

从那以后,车间里多了一个勤学苦练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军迅速成长为车间骨干。入厂第6年,王军迎来了天润曲轴转型技改的一次大考,他参与了公司“九五”技改工程的德国造生产线建设,负责砂处理工部和造型工部的电气专业设备安装调试。那段时间,王军晚上查阅专业书籍,白天进行反复试验,光记录各项技术参数的笔记就写满6本。最终,他创造性提出程序跳跃控制法,排除了自动造型机故障,使生产线顺利投产。

入厂至今,王军一直坚守在一线。生产过程中,难题时有发生,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只要有王工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在虎鲨线回火冷却物流的自动化改造过程中,面临审核时间紧迫,控制系统中三菱以太网通信和西门子现场总线通信共存的难题,王军挺身而出,连续一周每天工作近20小时,终于在审核组到达前完成了改造。长时间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王军支撑不住病倒了,从那以后,他“拼命三郎”的称号就在企业里叫开了。

王军经常说,工匠代表的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在他看来,“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对职业的热爱,对技术的精益求精。

新闻推荐

威海“三不一礼让”倡导文明出行

□记者郑莉通讯员隋学良报道本报威海讯6月16日,“三不一礼让”文明出行提升行动启动仪式在威高广场举办。此次活...

威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