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追风者只为生活更精彩 威海高丰:明年泉马,我一定还来

齐鲁晚报 2019-11-03 04:57 大字

三位残疾选手互相鼓励着前行,他们的坚持令人动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中摄轮椅上的高丰挥舞着双手冲过全马终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文进摄“不为别的,就为了活得更精彩!”高丰说,“有的人因身有残疾,就消沉、待在家里不出来。”他出来参加马拉松比赛,不仅是为了锻炼身心、证明“一切皆有可能”,更想通过跑马来展示残障群体的一种生活态度,告诉大家坐着轮椅一样可以跑马拉松,从而影响带动更多残障人群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尉伟

“到这里就行啦,我自己来吧”“没关系,你甭管啦”……11月2日5点半,济南县东巷,前往泉城马拉松运动员安检处的路上,一名推着轮椅的市民与轮椅上马拉松跑友的对话,引来路人侧目。

其实几分钟前,两人并不相识。

轮椅上的跑友叫高丰,今年50岁,来自威海,由于对道路不是很熟悉,虽然他早早地来到起点附近的现场,但转了半天还是没找到安检处。这一幕被正在附近晨练的济南市民王先生看到,热心的他主动伸出了援手,“你是来参加泉城马拉松的?我知道地方……”

于是,素不相识的王先生就成了高丰的济南向导,推着他存放衣物、进行安检,直至来到起跑点做准备活动……

一路下来,王先生额头上也沁出了汗珠。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他却摆摆手,只留下人群中的一个背影,“这是我应该做的,也算是为泉马尽一分力吧。”

6点半,越来越多的选手聚集到起点附近。正在做准备活动的高丰在人群中显得十分扎眼。不少选手得知他参加的是全程马拉松时,纷纷伸出了大拇指,投来敬佩的目光。

可谁能知道,7年前的他却是另一番模样。

“2012年,我的双腿因交通事故而残疾。”高丰回忆说,当时轮椅上的他看什么都是灰色的,一度消沉、自卑,待在家里不愿出门。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坐着轮椅也可以参赛,而且还是马拉松比赛,就萌生了参加比赛的念头,“我们当地的残联也很支持我,鼓励我多参赛、跑出去。”

他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轮椅上的“跑步”:每天练习提高上肢力量,练习上下坡、快速前进和减速。虽然双手磨出了老茧,还时有受伤,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2015年,高丰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马拉松。虽然跑完后他累得两个胳膊都抬不起来,但看到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马拉松奖牌,身体的酸痛立即随风而去。如今,他已在全国各地参加了30多场半程、全程马拉松比赛。

对于自己参加马拉松,不仅家人,包括很多朋友在内也都不理解,但高丰深深感到,是马拉松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每当体能来到临界点时,每当手臂肿痛难忍、满手磨出血泡时,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能行’。”他说自己跑马是为了生活更精彩。

7点半,比赛准时开始,高丰开始又一次新的挑战。路过起点时,他还不忘挥拳向跑道两侧的加油市民示意:没问题,我能行!

上午9点,记者再次见到高丰时,是在经十路与山大路交口附近的赛道上。此时,长距离的上坡让不少选手有些吃力,高丰仍坚持挥动着双臂奋力向前。一位热心的跑友想上前帮助他爬坡,却被他婉言拒绝了。

最终,高丰以4小时12分钟的时间完赛。

“虽然长距离坡道让我有些吃力,但成功爬坡完赛的感觉却很爽,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呢?”说起对此次泉马的感觉,高丰更想感谢的是那位主动伸以援手的热心市民,他让自己感受到泉城人浓浓的热情好客,想通过本报向那位市民说一声谢谢,“明年泉马,我一定还会再来的!”

新闻推荐

经区实验小学举行备课研讨活动

本报威海10月24日讯(记者陈乃彰通讯员李鸿)为深入推进“教学评一致性”课题研究工作,促进阶段研究成果落实到课...

威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