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芝:巾帼不让须眉 誓让村庄变模样
张锡芝
张锡芝,女,1945年3月出生,威海临港区草庙子镇郝家山村党支部书记。2001年,她刚上任时,村集体经济欠债28万元,“两委”班子人心涣散,群众怨声载道。18年来,她在历经丈夫重病离世、父亲离世、抚养智障的儿子和年迈的母亲等诸多挫折和困境中,多方奔走,带领群众修路、通自来水、就业致富,成为村里村外人人都竖大拇指的“好书记”。
上任伊始,拿出个人6万元钱修村路
日前,笔者来到张锡芝家里时,她刚刚把46岁的智障儿子哄睡,又忙着给96岁的老母亲做饭。
“真不好意思,因为平时要为村里的事忙这忙那,家里有些乱。”张锡芝笑着说。虽然今年已经74岁,但她依然显得很硬朗,话语沉稳,行动干练。
谈起自己18年来的“村官路”,张锡芝显得很平静,但熟悉的人都知道,她这一路走来绝对可以用“荆棘满途”来形容。
时间倒回至2001年。那时的郝家山村只有50多户人家,不少人家里都有苹果园。由于村路不好走,每到苹果收获季节,村民们只能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地往外送。赶上下大雨,路不仅泥泞,路中间还被雨水冲得坑坑洼洼,很难走。上任伊始,张锡芝就着手为村民修路。可当时村集体不仅一分钱没有,还欠债28万元,怎么办?张锡芝不顾家人反对,拿出个人多年积攒的6万元“家底”。可就在她作出决定后不久,丈夫就被查出重症。“老天爷好像跟我开了个玩笑。”张锡芝说,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张锡芝没有动摇,她仍坚持拿出6万元来备料,勉强让工程开了工。
经过半个月奋战,3条共8000多平方米的柏油路顺利竣工。
?家庭频遭变故,为民办事不停歇
2003年,张锡芝的丈夫就因病情加重最终去世,2004年,她80多岁的老父亲也去世,家中还有一个需要照顾的弱智儿子和年迈的母亲,这样的打击让张锡芝几近崩溃,她多次在深夜里哭醒,有时甚至想过放弃书记的职务。
“那时候真的太苦了,要同时照顾一老一小,还要管村里的那么多事。”张锡芝说。终于有一天,张锡芝把辞职信递到了镇上,可镇领导一说村里的老百姓需要她,她就动摇了。
“我不能辜负群众的期望!”张锡芝说。从此,生活的艰难与痛苦,百姓的家常琐事,全都由她一个人担。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其中的酸楚也只有她一个人知道,但十几年来,她从没有停止为民办事的脚步。
“农村官小责任大,做一个村党支部书记要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任务,村民的大小事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每一件事都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是张锡芝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记中的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平日里,只要有闲暇时间,张锡芝就会骑着摩托车走门串户了解民情,只要村民需要办事,她就会骑着摩托车往返在村委会、镇政府之间。
“只要群众有需求,她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办,需要到镇上办的,她就骑摩托车亲自去,需要到市里办的,她就起早坐110路公交车去市里办。”村里90多岁的老党员鞠维贞说,“有这样的好书记,真是俺村的福啊。”
当笔者问起是什么让张锡芝这样一直默默地奉献着,张锡芝笑着说:“干部手中的权利是群众给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应把群众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到农村干部不是争的,而是干的 。”
两袖清风,数百万元补偿款全部惠民
在张锡芝的带领下,郝家山村不仅陆续还清了村里原来的“欠账”,还变得越来越富裕。但正如笔记上说的那样,不管怎么富,张锡芝也从来不拿老百姓一分钱。有的村民都买了小汽车,张锡芝依然骑着旧摩托车,家里装修得也非常简单。
2007年,随着临港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里先后被征用了200多亩土地,村集体账上一夜之间出现了三四百万元的土地补偿款。面对这么多钱,有些人开始坐不住了,有的要求干脆把钱分了,有的说早晚会被村干部花光……一时间,各种风言风语开始传开。
“那是村民的养老钱,决不能乱花。”张锡芝说。为了打消老百姓的疑虑,她严守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每花一分钱都及时公开,让老百姓心里明白、亮堂。为了能让这些钱惠及村民,张锡芝召开了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商量着为村民办理养老保险。会议通过后,村里为73名适龄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如今,他们每人每月可领到185元的养老金,并且这个数还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不断增加。“钱虽然不多,但总算有了一份稳固的保障。”有村民高兴地说。(市文明办 文/图)
新闻推荐
威海新闻网9月13日讯(记者陈甜甜通讯员邵霞)为进一步规范市场计量行为,营造诚信、公平、准确、和谐的市场计量环境,保障广大...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