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文学热爱之情 探索“新文科”建设之路山大这个文学生活馆很Nice!
“在老师的引领下,我在看似荒诞不经却奇幻宏大的《山海经》中重新见识了远古神怪的神通广大;在自然平淡、朴实真挚的《古诗十九首》中看到了文人宦游无门的彷徨失意......”今年7月到8月,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文学生活馆先后面向三地八校区学生开设了5门暑期学校课程,让学生们充分领略国家人文底蕴的同时,凸显了学校在“新文科”建设方向上的积极探索。“理论+实践”“动脑+动手”它给了学生更深刻的学习机会
据了解,在此次文学生活馆开设的5门课程中,《领读经典》课程带领学生们品析古代文学经典之美。《大美汉字》课程以“汉字文化解读+书写技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了理解汉字智慧、体验汉字审美的独特视角。《美食美课》课程分设中西饮食文化品鉴和中西餐创意制作两种形式,首次打破了传统课堂环境的限制。《摄影技艺工坊》课程以理论讲授为辅、实践操作及体验为主,引起学生对摄影的兴趣。而《创意写作工坊》则尝试了“领读经典+作家讲堂+写作工坊”三位一体的写作教学模式创新。
除了暑期课程外,文学生活馆7月27日组织的“山东大学‘未来山大人’博雅通识人文体验营”,则以山东全省高中生为对象,选拔48名优秀学生,以营地研学的形式,开展为期一周的人文通识课程体验和研究性。此外,文学生活馆还开课了《山大有约——最美精品人文课》,这是由文学生活馆和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面向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学生联合开设的山东大学最美人文通识课程。
“作为文科生,我阅读的书籍少得可怜,所以特意报名了文学生活馆开设的《领读经典》课程,来弥补自己读书少的缺憾,也希望借此机会可以一睹校方特意聘请的多位优秀教师的风采。”对于此次参加文学生活馆的活动,山东大学2017级学生薛睿告诉记者。
“文学生活馆的系列暑期学校课程受到选课学生的热烈追捧。每一门课程均采取‘理论+实践’\‘动脑+动手’的教学方式,有效实现了知识迁移和文化赋能。”山东大学文学生活馆馆长谢锡文告诉记者,在此次暑期进行的活动中,学校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倾情投入,让来自不同校区、不同学科的学生,不仅真切体验到了山东大学丰厚的人文情韵,更获得了汉字书写、美食制作、影像拍摄和文章写作的技能,而“山东大学\‘未来山大人’博雅通识人文体验营”和《山大有约——最美精品人文课》的成功举办更是将山东大学所独有的办学特色和文化之美向社会展现。
点燃学生对文学、生活的热爱集中展现山大百年学术底蕴
回想起文学生活馆的建立,谢锡文表示还要从2011年说起。据了解,2011年9月,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受聘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与此同时,以温儒敏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项目启动。
2013年,谢锡文参与了这个项目,“这个课题让我有了一个从一己之学问趣味转向公众之文学传播的机会。”谢锡文借助课题的研究平台,展开了大量持续性的调查与实证研究,试图了解普通民众真实的“阅读生活”状况。为便于调查,谢锡文带领团队创办了一个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平台——文学生活馆,并面向社会开放。
渐渐地,在位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座的一间普通教室里,会举办一场场关于文学经典的系列讲座,引领文学生活新风尚。很多人总能在校园里听到师生或慕名而来的市民充满期待地谈起,“到‘馆子’听讲座去”。大家把文学生活馆亲切地称为“馆子”,“馆子”里不仅有知识的盛宴,也在上演温暖的故事。
2018年4月,文学生活馆实体空间建成使用。它坐落于中心校区创客一条街南首。“很少有人会完全拒绝文学和艺术,但需要有人把普通大众内心的这种热爱点燃。”山大附中高级教师赵克芳的这句话,在一个侧面解释了文学生活馆特有的“温度”的来源——把人们对文学、对生活的热爱点燃。据介绍,随着文学生活馆不断发展,如今它已将独特的学术理念践行于通识教育,通过领读经典、人文课堂、走进科学、名家沙龙等品牌课程,将人文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渗透到不同专业学生的日常生活,打通不同高校、学院、科研机构的行政壁垒,创造性地为大学生打造通识教育的博雅课堂。
创新通识教育理念探索“新文科”建设发展路径
今年8月20日,由山东大学主办的高等学校“新文科”建设座谈会在威海校区举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作了题为《新文科建设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她认为,新文科建设就是要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引领人文社科新发展,促进文科融合化、提升时代性、增强中国化和国际化,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的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据了解,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对于学校“新文科”的建设,谢锡文表示,文学生活馆其实就是建设的一个“试点”。近年来,文学生活馆一直在努力融合山东大学多个学科,并将学科融合后的成果进行展示,致力让学生们从中有所收获。“山大有约”暑期学校的开设,成为创新通识教育理念、探索“新文科”发展路径的积极尝试。
而在2017年、2018年校庆期间,文学生活馆还推出了“经典十课”,充分展示了从电影文学到人工智能,从化学文化到古典学术,从传统文化到经济热点,从材料学到药物学,从政治学到心理学等多学科交融的学术魅力,极大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作为文学生活馆校园公共文化空间的创造者和管理者,我们将紧紧围绕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大学的目标,以创新的精神、创造的勇气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执著,为山东大学文化育人贡献文学生活馆智慧、新闻传播学院力量。”谢锡文表示。
(本报记者张展铭)
新闻推荐
□焦真伍8月24日,威海精致城市建设现场观摩团第一站就来到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韩乐坊特色街区,与会人员对韩乐坊提档升...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