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溺水事故多发 这份防溺水指南请收好
又到暑期,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每年夏天,威海市旖旎的滨海风光都吸引来不少外地游客,本地人也喜欢到海边游泳,溺水事件时有发生。溺水时如何自救?如何识别、抢救溺水者?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郑艳杰,向记者介绍了溺水自救与抢救的关键点。
溺水后自救:保持镇静是关键
7月8日和9日,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刚开门迎客,就有两名成年人在游玩时不慎溺水,幸运的是,两人及时被海边救护人员发现并进行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助,生命无碍。
夏季,大家喜欢到游泳池和海水浴场游泳,甚至有些人不顾安危,到野外湖泊游泳,极易发生危险。这时候,掌握自救和救人的技巧尤为重要。
郑艳杰表示,一旦在水中发生意外,首先要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这样只会使体力过早耗尽,让身体更快地下沉。也不要大喊大叫,很容易发生呛水导致昏迷。
“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以平静的心态等待救援者到来。当救助者出现时,绝对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援者指挥,让他带领自己游上岸。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还可能危及别人的性命。”郑艳杰说,这样的事例威海市就曾发生过,有溺水者惊慌失措,紧紧地拽住了救助者的腿,导致救助者用不上力,最终,在他人的帮助下,溺水者得救了,救助者却失去了性命。
?识别溺水者:无声无息的溺水最危险
影视剧中的溺水表演大多很夸张:手舞足蹈、水花四溅、大喊大叫……“如果溺水者还能喊叫、挥手,甚至站起身来,情况一定不是最危急的。”郑艳杰说。
过了“手舞足蹈”的阶段就会出现真正的“溺水反应”,这时候,溺水者双手只能尽量往下划水来保证口鼻部在水面上,鼻子和嘴不能时刻保证在水面上,不可能进行大幅度的挣扎和呼救。“这种情况最危险,也很容易被其他人忽略,经常因无人发觉而得不到及时救助,最常发生在儿童身上。”
去年发生在青岛的双胞胎溺亡事件就是如此。起初两个孩子就在眼前,妈妈看一眼手机再看看孩子,玩了会儿手机的工夫,孩子找不到了。后来警察查看监控录像时看到,孩子在水里挣扎时距离妈妈仅几米,但是妈妈并没有看到,其后,孩子静止在水中、慢慢下沉。
郑艳杰强调,大人带孩子游泳,无论是在海里还是在游泳池,都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表情,发现苗头不对,立即施救或呼喊他人帮助。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游泳池救生员,有时候救生员的视线也存在盲区。
?抢救溺水者:心肺复苏第一位
说起如何救助溺水者,郑艳杰指出,抢救溺水者是一个有危险的技术活儿,施救者必须量力而行,没有救助经验的人即便会游泳,也不宜贸然下水救人。更不赞成未成年人盲目下水施救。
正确做法是:发现有人溺水,首先应向有人的地方高声呼叫,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获得更多帮助。尽快找到救生圈、木块等漂浮物及长绳、竹竿抛给落水者,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实在没有可利用物资,可把长裤在水中浸湿后扎紧裤管,抖动充气再扎紧裤腰,抛给落水者,让溺水者暂时将头浮出水面呼吸,赢得救援时间。
溺水者被救助上岸后,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不管有无呼吸,都应拨打120送医。没有呼吸就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而不是浪费时间控水。”郑艳杰强调,不正确的急救做法只会延误最佳抢救时机。 (威海晚报记者 王静)
?相关链接
当心这些急救误区危及溺水者性命
郑艳杰指出,发生溺水时,许多人把患者救上岸后,会按压溺水者腹部或把患者头朝下控水,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急救误区。
郑艳杰解释,控水控出的往往是胃内容物和吞入胃部的水,进入肺部的水是不容易控出来的,如果是淡水,它会很快被肺内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如果是海水,会导致肺水肿,对溺水者来说,控水意义不大,而且许多头朝下的控水还会造成颈椎损伤等外伤。
溺水导致的肺水肿、缺氧、心跳呼吸骤停是致死致残的首要因素,部分溺水者早期因寒冷、惊吓或淹溺初期水的刺激引起喉部反射性痉挛,造成窒息缺氧。一旦发生溺水,必须争分夺秒清理开放气道,循环采取胸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的心肺复苏术,积极抢救,抓住4分钟的黄金急救时间。“溺水首先导致昏迷、呼吸停止,继而心脏也会因缺氧而停跳。此时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心肺复苏,以尽快恢复呼吸和恢复血液循环,让血液把氧气携带到重要器官,尤其是脑部。”
除了多种控水的方式,民间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溺水急救土办法。郑艳杰告诉记者,有的人把溺水者救上来后发现人已昏迷,就使劲掐人中,掐人中的意义在于通过疼痛刺激来使人清醒,实际上掐人中会使溺水者下巴下收,与开放气道的原则背道相驰。还有的人采取按摩耳朵、四肢的穴位、十指放血、熏艾灸等方法,这些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不能挽救溺水者的生命。
新闻推荐
监狱对普通群众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在一些影视剧中,监狱被演绎成环境复杂且充满争斗的地方,“狱霸”则成了这类影视剧中不...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