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首期调查启动
?考古作业平台。
沉寂两甲子,威海湾内的甲午战争沉舰谜团明年或将浮出水面。
7月20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馆联合开展的“2019·山东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项目”在刘公岛举行启动仪式。据了解,该调查项目已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今年全国水下考古工作两大重点之一。经过前期调查,考古队员已发现疑似定远舰沉船点。
?考古队员做准备工作。7省市水下考古队员组队发掘,将历时60天
最近一段时间,乘坐游轮环游刘公岛的游客如果细心一些,就可以发现在刘公岛东村以南海域,有一条大船停泊在海面上。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有人全副武装身着潜水衣跳进海里。这便是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项目所使用的考古作业平台了。
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考古队领队、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周春水说,此次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将用时60天,由来自山东省和北京、辽宁、福建、海南、广东及湖北等地的水下考古队员联合组队,共同进行遗址调查作业。
?考古队员下水。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王泽冰说,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的前期调查工作从2017年就开始了。2017年10月至12月,首先进行的是甲午沉舰遗迹调查与研究项目。调查为物探扫测,历时59天,运用声呐、磁力仪等多种物探技术,在威海湾周边共发现17处水下疑点。
2018年6至8月,考古队员们又对能工作的13处水下疑点进行了潜水探摸,核实了水下疑点的性质,包括礁石、近代渔船、人工渔礁投放的铁船、遇难货船、沟槽等。
“经过前期调查,我们在刘公岛东村附近海域发现一处沉舰遗址。”周春水说,2018年考古队员通过探方抽沙试掘,发现一批沉舰遗物,包括钢板、木船板、煤块、毛瑟枪子弹、开花弹引信等。
?刚刚出水的文物。仪式当天便有文物出水,或来自定远舰
7月20日10时,记者登上位于刘公岛东村附近海域的考古作业平台。在船上,看到了一个铜质盖子模样的东西。
“这是我们刚刚提取出水的。”周春水兴奋地说,这个“盖子”以及去年提取出水的文物,与致远舰、经远舰水下考古发现的同时期器类一样。按其沉埋位置,推测为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遗址。
“根据我们的调查工作,定远舰残骸埋在海床下3米深的淤泥中,它到底还残存多少,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抽沙工作才能够确认。”周春水说,抽完泥沙才能看到舰船的样子,才能找到能确证沉舰身份实物。
?水下考古使用的部分工具。据介绍,刘公岛附近海域7月至9月的天气非常适合水下作业,气温、风力等级、水下视野等都很好,考古队员将抓紧时间展开调查,对遗址进行抽沙揭露,之后进行考古观察与记录,找到能确证沉舰身份实物,调查了解沉舰的保存现状、遗物散落情况、残存遗物种类等信息,综合评估遗址残存情况。提取有代表性标本,并做好出水文物的现场保护处理。按泥沙堆埋深度、刺探出的沉舰体量,参照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量。不过,由于沉舰覆盖的泥沙量非常大,本年度抽沙工作定为遗址一半的面积,即550平方米,明年会对沉舰遗址剩余面积继续进行抽沙发掘。(威海晚报记者 沈道远 文 薛航 图)
延伸阅读:
? 比肩“南海一号”
被定为全国水下考古重点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说,今年全国水下考古工作有两个重点,南方以“南海一号”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为主,北方便以甲午沉舰遗址调查为主。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说,山东拥有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在水下考古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调查项目的启动,对于山东省水下考古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7年8月,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分别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馆设立水下考古工作站,重点推进北洋海军沉舰考古调查项目。
据了解,近年来威海市高度重视甲午战争及北洋海军历史文物遗存的发掘、研究和保护工作,编制了甲午战争纪念地总体保护规划。刘公岛管委和各级文物保护部门等实施了日岛、东泓、旗顶山等炮台维修保护项目,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消防、安防工程,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等一批文物保护修复工程。
此次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调查项目的启动,对进一步深化威海市甲午战争历史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威海甲午战争纪念地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推荐
孔海兵,男,1984年1月出生,威海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出租车司机。2月19日晚,市民孙先生不慎将装有2万余元现金的手包落在出...
威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