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甲午故事 弘扬爱国精神

威海晚报 2019-05-20 10:19 大字

?于春建(左二)现场捐赠自己的作品

5月18日,在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举办了以“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为主题的书画展、研学游、纪念明信片等系列活动,向广大市民游客以及中小学生讲好甲午故事,弘扬爱国精神。

“书画刘公岛” 再现历史沧桑

当日上午9时许,在刘公岛海军公所演武厅前,于春建“书画刘公岛”作品展暨捐赠活动正式举行。威海知名书画家、原威海书协主席于春建将自己的作品全部无偿捐赠给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此举进一步丰富了该院馆藏,也有利于该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书画刘公岛”作品展展出了于春建以刘公岛历史文化、甲午战争、北洋海军为题材而创作的绘画、书法、篆刻等80幅作品。于春建以“血染的怒涛”“弹痕叠叠的沧崖”“北洋水师的辉煌”等为创作思源,用饱满的笔墨抒发了悲愤与感慨,绘出了刘公岛的沧桑凝重和磅礴浩气,向观者讲述着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据了解,于春建师从崔子范、欧阳中石、韩天衡等大家,书、画、印皆通,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并获奖,被国际美术家联合会授予“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称号。描绘刘公岛,是他多年的夙愿。

活动现场,于春建的学生们还在印有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明信片上,写下了理想和祝福语,并通过刘公岛邮局邮寄给自己,以“放飞梦想”的形式,参与、体验这个全世界博物馆都在互动的纪念日。

?学生们在刘公岛研学??参观海军公所

师生研学 重温甲午风云

当日,威海市部分中小学还组织师生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研学。孩子们高举少先队旗,参观了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等北洋海军遗址,与甲午战争留存下来的文物零距离接触,倾听甲午战争的始末。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北洋海军提督署。大家看一下,这里有飘扬的青龙黄旗,你们猜一下当时是什么旗?”讲解员的提问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同时认真聆听讲解员对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的历史介绍。

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陈列馆,借助场景还原、3D影视、声光电与多媒体复合等多种手段,师生们全面详细地了解了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多达650多幅珍贵的甲午战争历史图片、甲午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以及李鸿章在马关谈判的复制场景等,让学生们如同走进历史,亲历那场震撼人心的战争。

刘公岛博览园是“解读刘公岛的百科全书”,孩子们在这里全方位地了解刘公岛的历史、甲午战争前后以及英租威海卫的三段历史。在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学生代炜说,他来之前只是粗浅地知道甲午战争是中国与日本的战争,通过参观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更为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所感动,也了解了当年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苦难。

?展示纪念明信片

铭记历史 有传统更有未来

在做好警示教育的同时,讲解员们还结合我国民族复兴的大背景,激发孩子们对建设祖国、中华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是我第四次来刘公岛,每次来我都震撼于甲午战争的悲壮。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热爱我的祖国,将来好报效祖国。”还在上初一的李骏说,以后他想做一名宇航员,希望能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

据了解,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是国内唯一以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多年来,该院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筹备专题展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文物保护、社会教育、学术研究、馆际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副院长丛华滋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要做好“文化中枢”,在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要保护和管理好凝结着历史与传统的文物;研究好历史,深入挖掘文化历史内涵,这样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传承得更加深远;强化文化传播作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过来,不仅展示历史本体,更揭示历史发展的经验、成败和规律,帮助市民游客理解历史进程的细节和本质,每次参观都是一次意识形态的洗礼,从而实现文化传承、社会教育和共识培育;还要搭建社会文化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和正确的海防意识,尤其是增强中小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满足市民游客的文化需求,增加审美体验和教育实践,让历史传承“活”在当下,“活”到未来。(威海晚报记者 冷信信 文 姚威 图)

新闻推荐

八旬老人回国求医 边检紧急通关协助

边检员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抬上救护车张文治摄威海新闻网5月15日讯(记者赵树一通讯员王立基张文治)80岁的张女士出国旅...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