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环境释放“四里村活力” 市中区四里村街道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之一

济南日报 2019-05-14 11:31 大字

编者按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作为全市首个国家级特色街区,马鞍山路特色街区历经凤凰涅槃般的改造后,迎来从传统商贸街区到“产、城、人”融合的优雅蜕变,成为市中区四里村街道宜商、宜业、宜居的特色“名片”。本报自今日起刊发系列报道,从基础设施提升、商业氛围打造、服务企业举措等方面切入,全方位、多角度探析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四里村路径”。

政企面对面召开座谈会,开门纳谏,问需问计;举办“亮化商业街区、丰富文化生活”出彩五月演出,激发文化活力;聚焦“一次办成”,服务“一步到家”,扮好服务企业“店小二”……今年以来,市中区四里村街道着眼一流标准,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进一步提升马鞍山路特色街区商业氛围,让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成为辖区最鲜明的标志、最重要的品牌和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眼下的四里村街道,已全面吹响优化营商环境冲锋号,将3.66平方公里土地打造成为宜商、宜业、宜居的一方沃土,让“文化、活力、幸福四里村”的招牌熠熠生辉。

坦诚相见 开门纳谏对话企业画出发展“同心圆”

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而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最有发言权。5月10日上午,四里村街道举行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来自马鞍山路特色街区的5家代表企业与街道各科室围桌而坐,讲问题、谈想法、提建议。其中,既有改善停车条件、调整营业时间的“接地气”诉求,也有增加街区特色元素、丰富经营业态等需求。

政企鱼水交融、唇齿相依。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努力;企业的壮大,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本着立说立行的态度,四里村街道对企业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全面梳理汇总、细化分解,对部分企业家提出的具体问题,做好登记归类,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部门,确保第一时间研究解决、第一时间抓好落实。这种开放、主动的服务姿态,赢得各位企业家的阵阵掌声。

改善环境 释放活力打造宜商、宜业、宜居优质环境

企业家就像候鸟,哪里的营商环境好、生态环境好,它就在哪里停,就在哪里生长。

正如今年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在环境打造上攻坚突破,突出抓好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社会环境建设,用环境的持续优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市市井文化发源地、“最美林荫路”之一,马鞍山路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商业资源、文化资源,片区环境的好与坏、优与劣,直接影响着四里村街道营商环境的品质。2018年以来,在市中区委、区政府调度下,四里村街道联合市中区住建、市政等部门及单位,以“提升品质、美化环境、完善功能、宜居宜业”为目标,通过挖掘街区文化底蕴,彰显泉城资源特色,维护传统城市肌理和风貌特征,将片区打造为高品位、富有地方特色风貌和时代特征的街区景观,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更新。

改变远不止于此。四里村街道统筹推进亮化提升,让辖区夜景亮起来;增设“口袋公园”、街角绿地,让辖区环境美起来;攻坚拆违拆临、小区整治、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顽疾”,让辖区靓起来。四里村街道用生态环境的改善,释放出经济发展的活力。

服务引企 环境留企有需必应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

用务实的举措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四里村街道扮好“店小二”,用服务的诚心营造安商、稳商“软环境”,把解决企业发展难点作为重点,深入企业听实话、摸实情,帮助企业解决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需求。在2018年“百名处级干部联系百家重点企业”活动中,该街道先后为辖区威海银行、三九医药、君蓝股权等企业解决停车位、经营用房、人才政策落地等问题。

服务企业是否行之有效、营商环境是否真的改变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企业家们切身体会到的。“以马鞍山路改造为契机,我们的硬件设施得到同步提升”“街道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我们跑手续,大大缩短了电子屏广告业务审批时间”,在5月10日座谈会现场,企业家们纷纷表示。随着近期“更新思想观念、克服顽瘴痼疾、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顿活动的启动,四里村街道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决破除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陈规陋习,坚决打通政策和制度落实“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企业反响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作风顽疾,全面提升个体商户市场活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动力、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营造出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 王力霞)

新闻推荐

好天气回归 今日最高温26℃

最近几日,全国不少地区都被降雨“光顾”。昨日一早醒来,记者瞧瞧窗外,地面不知何时被打湿了,本以为会是个阴雨天,没想到,不...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