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高龄手术禁区

齐鲁晚报 2019-03-21 05:33 大字

威海市中心医院成功为99岁老人完成股骨头置换手术

本报文登3月20日讯(实习记者孙韶君通讯员王倩)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对年轻人来说并不可怕,但对于高龄老人而言,一次骨折就是一场生死考验。有研究显示,髋部骨折,对高龄、身患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3月13日,99岁的包奶奶在髋部骨折后,在威海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多学科协作的精心治疗下,成功进行了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修养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如以前一般正常行走。

来自烟台的包奶奶5天前走路时不小心摔倒,起来后感觉右侧髋骨疼痛,无法行走。家人赶紧把老人送到了当地医院,拍片检查后发现,老人右股骨颈骨折,需要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老人年纪过大,加之肺部有感染,手术风险极大,当地医院并不敢冒这个风险。

于是,患者家属慕名来到威海市中心医院。

接诊后,医院高度重视,威海市中心医院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丛海波立即启动针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机制。根据老人病情特点,组织了麻醉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对老人的手术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

“这种骨折对于高龄老人来说非常棘手。”威海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余志平说,这种情况手术肯定是最佳方案,但是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心肺等器官功能退化,而且肺部有感染,麻醉和手术风险极高,随时有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做手术,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但如果不做手术,老人只能失去行走的权利,瘫痪在床,这将导致老人的各器官功能进一步退化,缩短老人的生命周期。两弊相权取其轻,面对两难的选择,丛海波带领团队在经过科学评估、综合考量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亲自操刀为老人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延长老人的生命周期。

3月13日早上6点左右,手术准备工作开始。为了帮助老人顺利度过手术麻醉难关,麻醉科医师积极参与并指导了老人的术前治疗,仔细分析了老人的病情特点,对围术期的关键问题充分论证,制定了详细的麻醉方案。经过精心准备,当日,丛海波主刀为老人做了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关节外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专家齐聚手术室,各司其职,严密监控老人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

40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术中老人心率、血压、呼吸平稳,术后老人清醒后送ICU观察。目前,老人状态良好,预计修养一段时间后,老人就可尝试自主下地行走。

近年来,在院长丛海波的带领下,威海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不断进取创新,先后创建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和省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成为以治疗各种骨关节病为主,以膝、髋关节置换及关节镜微创治疗为特色的诊疗科室,并充分发挥三甲医院的优势,大力提高多学科协作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医疗服务。

新闻推荐

威海市举行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

威海新闻网3月20日讯(记者李林通讯员荣方)昨日是第13个国际社工日,为了庆祝这一社会工作者共同的节日,市民政局在市人民广场...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