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战线的“螺丝钉”

威海日报 2018-10-30 09:49 大字

威海新闻网10月30日讯 (实习记者 董倩萍)【推荐理由】从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全省检察系统“十佳公诉人”,荣立三等功。从一名审判业务“门外汉”,成长为法院系统“办案能手”,年均办案200余件,两次荣立三等功。

【人物心语】只要能为国家法治建设作贡献,我甘愿做一颗法治的螺丝钉!

——张德民

张德民。 资料片

勇挑破产审判重担,任劳任怨

在法院工作8年,张德民审理各类破产案件10余件。破产案件,涉及投资者和债权人权益维护、职工权益保障等方面,法律关系复杂,利益多元化,审理周期长,耗费精力大。为把案子办好,他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多方搜集资料,认真研读破产案例,虚心向他人求教,攻克一个个难关。

张德民审理的某木工机械关联企业破产重整案件,解决了千余名职工的工资、失业补偿和再就业问题,完成了300余名职工安置房的续建、老厂区搬迁和土地回收工作,为重整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成功审结了涉及资产负债达几十亿元的某船业公司破产重整案件,解决了影响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采取关联企业实质性合并破产重整的创新举措,理顺了企业复杂的资产权属关系,顺利引进战略投资人,使得企业走出低谷,迎来新的发展生机……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张德民的辛苦付出。在接访现场,他头顶烈日,耐心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喊哑了嗓子;在安置房工地,他认真监督补偿协议签订,汗水湿透了衣衫;在协调会上,他认真聆听各方反馈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研究工作方案,工作日志记了一本又一本;夜晚回家,他加班梳理案情,撰写法律文书、工作汇报……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一度使他出现焦虑、神经痛等症状,但他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全力维护司法公正,润物无声

2015年8月,经区崮山镇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大爷起诉原告,要求返还代管的现金1万余元。因老大爷年事已高,听力和视力都存在一定障碍,庭审过程费尽周折。张德民不急不躁,老大爷听不清他就将话音提高数倍。在征得被告同意的情况下,他请老大爷坐到自己身旁,面对面交流。老大爷视力不好,他便将调查提纲一一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将字码加大、加粗……这样一来,交流不畅的难题就解决了。

因原告不能提供证据,依法可以当庭驳回其诉讼请求,但张德民并未草率了事。在法庭上,老大爷提到2014年夏天电视台一档民生栏目采访时,被告曾承认过代管现金之事。老大爷并不懂他有权申请法官调取这个“证据”。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德民意识到或许这个电视节目能证明老大爷的主张。张德民当即休庭,带着书记员前往调查。因老大爷无法说清电视台、栏目和记者的名字以及播出时间等细节,张德民便将威海市内两家电视台2014年全年的民生节目档案从头至尾查阅一遍,结果却一无所获。

张德民将调查情况在庭上做了说明,老大爷惊讶地说:“我连调查申请都没提,法官居然主动调查,真心实意帮我,查不到我也认了,你们辛苦了!”被告也为之动容,坦诚地说:“我们的确为老人代管过现金,但那些钱在为他治病时花了,老人忘了,未经沟通就起诉了,我们确实有点上火。通过这次庭审,我们亲身感受到法官是真正地为老百姓办事,让人感动。我们愿意再给老人1万元,以尽孝心。”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老大爷握着张德民的手,一个劲点头,竖大拇指,连声称赞:“你是我们的好法官。”

服从大局做助理,无怨无悔

2017年2月,因工作需要,张德民被安排到刑事审判部门工作。凭借公诉人的业务根底,加上刻苦学习,张德民很快适应了民事法官到刑事法官的角色转变,顺利审结了多起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正当刑事审判渐入佳境之际,司法改革之“锤”敲响了,张德民从法官变成了助理,从司法审判的台前走到了幕后。张德民很快调整好了心态,以昂扬斗志在法官助理的岗位上继续奋战。一年多来,参与并辅助审理各类刑事案件280余件,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如今,他又全身心投入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中。有人笑他是颗“螺丝钉”,他骄傲地说:“只要能为国家法治建设作贡献,我甘愿做一颗法治的螺丝钉。”

新闻推荐

探索实施“四融合”工作法,威海天润曲轴找到党内组织生活与生产经营的契合点 “三会一课”激活企业新动能

□本报记者彭辉本报通讯员周鑫张俊君刘增辉是威海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曲轴事业部的一名技术员...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