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润楠——在希望的田野上

齐鲁晚报 2018-06-21 02:52 大字

从茹毛饮血的人类早期开始,我们就是一个农耕民族。土地,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兴衰更迭。当下,科技进步网络发达,各种新兴行业层出,土地对于一代代的年轻人来说越来越陌生。愿意匍匐在耕地上,将土地作为职业的人越来越少。今天我们要讲的创业青年于润楠,就是一个在土地上洒热血写春秋的年轻女孩子。

于润楠,1989年出生,今年不过三十岁。身材娇小,文文静静的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很多。不聊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跟土地打交道,管理着一百多亩苹果园的“农场主”。

2012年,于润楠大学毕业,当时的她,怎么也没想到会跟种苹果扯上关系。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外地亲戚来威海旅游。亲戚谈论起来,早就听说山东苹果名气大,果肉甜脆、香气浓郁,就想去果园子里买点带走。说者无心,于润楠却突然萌生了一种念头,既然咱们这的苹果质量好,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优质的文登苹果推广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品尝到文登苹果?说了想法后,父母竟然也支持。

实践是一切的来源。于润楠在考察中发现,文登的苹果园多是老园子,也都是父母辈的老人在经营,种植方式管理方法理念都没跟上,种植模式粗放,经济效益低。行情好能赚一些,行情不好就赔了,抗风险能力弱。在综合考量之后,于润楠决定走高端路线——种植有机苹果。2015年,她与父母在葛家下口村包了一块地,修整后用来种苹果。她专门去烟台考察,引进了新品种果树苗。

果树苗种下去了,后续管理上的事情还很多,土壤、有机肥、修剪、拉枝、刻芽样样都得仔细学,慢慢捉摸体会。于润楠的果园树苗是新品种,管理方法也是新式的,她将“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的技术用在自己果园里。为了让苹果树每个枝条次序合理分布,能接受更多的光照,她会将每棵树的枝条反复揉软,下压至合适角度和位置,然后用细铁丝系于枝条,使其恰好直顺。此外,于润楠的果园百分之百生草,杜绝了除草剂,而且会特意保留一部分杂草,只有草长到半人高的时候,采用人工割除一些。割下的草直接盖在树盘周围的地面上。既能帮土壤保湿,草腐烂后又称为优质的天然有机肥。

树苗栽下去了,她又找人在果园旁边挖了一个大池子,自己来制造有机肥。这种有机肥料,把牛粪、兔粪、豆粕、稻壳等天然原料放进池子里发酵一段时间后,再深翻沟埋入果园。这是她四处请教之后独创的一种有机肥制造方法。这样施用自制有机肥,避免了土地的污染,在源头上保证了苹果的基因优良。她还聘请了烟台的农学博士来讲解病虫害防治方法,专门用纯天然的植物研制了植物源防虫药。此外,果园还采用先进的压力补偿滴灌技术,让每一颗果树能都充分吸收水分、有机肥。

果树栽下去三年了,已经开始结果。虽然产量不大,但是卖价高。她的苹果,个大味美纯有机,一到上市季节,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她建立了专门的交流群,未来,她将采用果树“认养”的方式,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让更多的人尝到自己的有机苹果。

干农活本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在于润楠身上却看不到旧时务农带来的那种沧桑。大抵是因为喜欢这一行业吧。新时代下的青年人,务农不再是迫于生计,而是一种理想和信念的驱使。于润楠说,自己做好了,也能带动周围老式园子发展起来,然后把自己的新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广给大家,带领更多的人发展。

春天,到处花香四溢;夏天,放眼望去一片片绿色生机盎然;秋天,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看着创造的这一切,她特别有成就感。

新闻推荐

教室外的课堂别样精彩! 威海市城里中学以“文化探究”为主线,打造清泉研学课堂

本报记者李孟霏陈乃彰通讯员曲小男林楠2018年以来,在环翠区教育局的大力倡导下,威海市城里中学...

威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