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围巾围了40多年,却向社会捐款100多万元 殷树山:党员不退休,活着就要做好事
殷树山与老伴刘彩凤生前合影点击查看原图殷树山老人生前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写遗体捐献申请表点击查看原图去年4月22日,殷树山的老伴刘彩凤去世,殷树山说:“党员是不会退休的,我只要活一天就要做一天好事。老伴走了,好事我替她做。”同年8月22日,殷树山老人也离开了人世,享年91岁,他的党龄定格在了71年。
威海市环翠区塔山社区的殷树山夫妇生前生活极度简朴:一顶帽子,殷树山老人一戴就是30年,一条围巾围了40年。但两人几十年来累计向社会捐款100多万元,缴纳特殊党费12万元,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两人还双双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文/图记者邹元德
退休金不低但生活节俭
“有一次我去殷老家走访,桌子上就摆了两碗稀饭,几块地瓜。打开冰箱一看,也只有两块地瓜,一个烂桃子。”塔山社区居委会原主任林淑卿回忆起两位老人的生活,感到非常心疼。“老人不爱吃鱼,肉吃多了也不好,老人吃地瓜、喝稀饭最健康。”当时的刘彩凤马上对林淑卿说。
在殷树山夫妇家中,最值钱的就是一台电视和一台电冰箱,沙发、桌椅都已经用了几十年。起初老人并不同意购买冰箱,是大儿子硬要买给他用的。电视是18寸的彩电,到现在已经用了20年了。“爷爷对电视的要求就是能看新闻联播就行。”殷树山的孙女殷玉明说。
殷树山夫妇收入并不低,两人的退休金加起来每月有13000元,节俭对两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爷爷用的时间最久的东西应该就是那条围巾了,一围就是40年,我们给他买新的他也不要。”殷玉明说,“有了破洞爷爷就自己补上,他也不说为了省钱,只说这条围巾‘好\’。”
60多年资助数百名贫困生
“2008年2月,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捐1000元;2009年5月,汶川大地震捐4500元;2010年,南方六省旱灾、青海玉树地震,捐3000元……”尽管殷树山夫妇如此节俭,他们一辈子也没留下多少存款,取而代之的是每年至少有十几张的捐款、汇款收据。几十年来,夫妇俩累计向社会捐款100多万元,向党组织缴纳特殊党费12万元。
1951年,25岁的殷树山刚从部队转业,遇到一个上学连写字的石板都买不起的男孩彭寅生。他与刘彩凤两人商量,决定每月从自己40元的工资中省出5元钱,供彭寅生上学,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后来,彭寅生没有辜负殷老厚望,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这是殷树山夫妇资助的第一个孩子,此后的60多年里,两位老人从工资中挤出了30余万元,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
二老不仅捐钱,还免费为社区邻居送菜。殷树山夫妇的大儿子殷汉文在乡下承包菜地,最多的时候,一年光萝卜、白菜就要送出3000多斤。“不仅是萝卜、白菜,其他的菜也送,每次我给他们送来的菜,十个八个人吃不了,他们就拿到书屋里送给邻居了。”
2016年10月20日凌晨,87岁的刘彩凤突发脑梗,被送往威海市中医院救治。在生死关口走过一回后,刘彩凤将家人召集到一起,决定在去世后捐献遗体。刘彩凤说:“我们活着的时候一辈子做好事,走了也要把遗体捐献出去,贡献给医学事业,继续为大家做好事,也算有始有终。”随后,两位老人在病房里签下了遗体捐献同意书。
爱心书屋一管就是20年
服务社区从来就不是殷树山一个人的事情,他的老伴刘彩凤正是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1998年,为了给居民提供一处读书看报的文化场所,在殷树山的倡议下,塔山社区居委会收回了对外出租经营的门市房,成立了社区书屋。不足20平方米的小书屋成了此后近20年里两位老人服务社区、开展党建工作的根据地。
2016年10月20日凌晨,刘彩凤老人突发脑梗被送进医院抢救。刘彩凤住院期间,90岁高龄的殷树山坚决不到陪护床上休息,就在妻子病床前放一把椅子,固执地坐在上面,静静地看着相伴走过60多年的妻子,两人牵着的手一直没有松开。
殷树山生前曾说:“我和老伴不是夫唱妇随,而是怀着共同的理想信念。我们思想统一,目标一致,语言同声,行动同步。”2017年4月22日,享年87岁的刘彩凤老人去世,殷树山因悲痛过度,身体状况迅速恶化,行动不便的殷树山老人干脆住在了书屋里。“党员是不会退休的,我只要活一天就要做一天好事。老伴走了,好事我替她做。”
新闻推荐
本报威海5月22日讯(记者陈乃彰通讯员冯永香)“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天都是我的读书日。”这是统一路...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