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风采】记市级道德模范戚恩雨

威海日报 2018-04-03 14:43 大字

社区守护者 群众贴心人

——记市级道德模范戚恩雨

戚恩雨,男,196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二级警督。现任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党委委员兼竹岛派出所塔山警务区社区民警。自担任塔山社区民警以来,戚恩雨怀着对社区警务工作和社区广大群众的热爱,把社区警务“小岗位”当成建功立业的“大舞台”,在平凡的岗位取得优异的业绩,赢得辖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由衷敬意。他先后被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二级英雄模范称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以及“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全省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2010年,威海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向戚恩雨同志学习的活动。荣记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三次。

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生理想

1999年8月,戚恩雨从部队副团职岗位转业,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在环翠分局城里派出所任社区民警。从穿上警服的第一天起,他就经常在心中默读16年前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他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很快就赢得居民们的认可。因为工作出色,2002年7月,戚恩雨被调到警务督察大队,从事督察工作。可戚恩雨的心里,仍牵挂着社区百姓。

2007年,红光社区30多户居民联名到分局“请愿”:希望多培养像戚警官这样的好片儿警。群众的呼唤,坚定了戚恩雨重回社区的决心。他拿着自己总结的1万多字的《怎样当好片儿警》的调研文章,找到分局党委要求重新当片儿警:“社区是最需要警力的地方。让我选择,我更愿意到社区,多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2007年3月,他如愿以偿来到竹岛派出所,负责塔山警务区治安管理。

用真诚敲开群众心门

塔山警务区包括3个居委会,常住人口4500余户15000余人,暂住人口3000余人,出租房屋1700余间,场所行业460余家。由于辖区位于老城区,居民小区多为开放式,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员多,集贸市场多,治安复杂,管控难度大。

干片儿警,戚恩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社区“底数”。按照戚恩雨的走访计划,每天至少走访5栋居民楼,用3年时间走遍这里的每一户居民。初到社区,他也遇到不少“门难进、人难找”的困难。

戚恩雨想:老百姓不开门,说明对咱不熟悉。为了尽快让大家熟悉他,辖区哪儿热闹他就往哪儿钻,哪有事儿就主动帮着干,主动“推销”自己,在社区内见个人就发一张警民联系卡,他跟居民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刚来的片警,叫戚恩雨,有事请找我。”

有腿脚不便的老人到所里报警和办事,他就亲自开车接送;辖区里有家庭困难的居民生病住院,他就买上礼品,前去看望……慢慢的,群众主动向他打招呼的多了,咨询问题的也多了,而他也是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则是第一时间向局有关部门反映,总是会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日复一日,戚恩雨把自己融入到了社区,群众也不再把他当外人,对戚恩雨的信任与日俱增,有什么困难或是辖区有什么情况也敢于同他讲真话、说实情。他辖区有个张阿姨子女不在身边,她把戚恩雨给的联系卡贴在了床头上。她对戚恩雨说:“戚警官啊,阿姨身边也没个人,我就把你当成我的亲人,如果哪天病了、出事了好找你!”从张阿姨家出来,戚恩雨的眼睛湿润了。那一瞬间,他说自己特别幸福,因为他用真诚真正敲开了群众的心门,自己也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

用创新维护辖区平安

戚恩雨一个人承载着五个社区民警的工作量,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于是他便把在部队积累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带到日常警务工作中,首创“一访二巡三防四助”的“戚恩雨”工作法。

一访即入户走访,每次都采用毛毛雨式的走访,不错过、不漏过一家一户。二巡即车巡步巡相结合,一年365天,基本上天天如此。三防即开设“戚恩雨”课堂,先后整理数万字的安全防范知识讲座提纲,提升群众防范意识;成立夕阳红看门望锁队,形成“小小”衔接的“大联防”;建立门店联保制度,强化业主内部安全。四助即帮助辖区中小学生、帮助辖区孤寡老人、帮助辖区外来流动人口、帮助融洽邻里关系,开通“恩雨在线”网站,建立社区QQ群,宣传社区工作和警务工作,并向群众提供点对点、键对键的网上服务。 市文明办供稿

新闻推荐

小心呵护 让肌肤安然度过敏感季

威海新闻网讯(实习记者梁美娜)告别了寒冷的冬季,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让人心生愉悦。但春季风大,气候干燥,容易发生皮肤干燥。不少人使用肤护品保持肌肤的水分,或因肤质不同,或选择的产品不对,有些人很...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