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学生爱上“中国年”
□本报记者彭辉
本报通讯员刘昌勇
赶大集、贴春联、挂窗花、蒸花饽饽……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8名北京交通大学(威海)留学生在威海南海新区,过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
有句老话叫“有钱没钱,剃头过年”,为了新年有“新样”,每年的春节前,人们剃头理发迎接新春的到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春节前理发渐渐地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辞旧迎新、从“头”开始,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希望和期待。2月7日是农历鸡年腊月二十二,赶完大集的留学生们,来到小观镇上理发,也要以新面貌迎接新春的到来。
蒸制花饽饽是胶东地区的老年俗。2月8日,留学生们向花饽饽艺人李艳荣学习制作传统花饽饽。龙腾凤舞、十二生肖、石榴花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花饽饽呈现在眼前,让留学生们大开眼界。“正月里,一般就用这些饽饽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这饽饽既代表了这一家人对来年的祈望,又代表了对客人的祝愿。”李艳荣为大家准备好了各种原材料,除了普通的白面外,还有加了南瓜的金黄色面团、加了菠菜汁的绿色面团和加了火龙果的粉色面团。从和面开始,揉、搓、捏、造型……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刺猬、小兔子、枣饽饽从留学生们的手中“诞生”了。
写春联是中国人迎新年的传统习俗,可对于飘洋过海来中国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来说却满是新奇。9日一大早,留学生们早早的就来了学校活动室,围在书法老师身边学写春联。书法老师向留学生讲解春联中蕴含的美好寓意和春联的贴法。一副副春联或飘逸潇洒,或秀美圆润,赢得了留学生们的连声赞美。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扎瑞第一次拿起毛笔,参与写春联的活动。研磨、提笔,横折竖勾,点提撇捺,在书法老师的帮助下,扎瑞在一张张红纸上挥毫泼墨,写下新年愿望与祝福,还写下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之情。
“我非常喜欢中国的春联,虽然有的春联看不太懂什么意思,但是我觉得他们很美。今年寒假不回家,春联可以贴在宿舍门口,我们也感受一下春节的氛围。”扎瑞开心地告诉记者,虽然不能回国,但是能留在中国过春节,她感觉非常兴奋。最后,留学生们还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写下“新年快乐”,表达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除夕守岁、大年初一拜年……相信这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会给留学生们留下一辈子的回忆。
新闻推荐
2016年8月,威海市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在位于威海市和烟台市交界处的一个小山坳,很可能隐藏着一个制毒窝点。由于嫌疑人在进山的唯一道路上布有暗哨,侦查人员难以从地面开展侦查。常规手段无能为力之...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