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夫妻俩献血10余年报恩

威海日报 2017-12-12 16:22 大字

车培坤,男,1969年9月出生,威海市量具厂工人;车翠英,女,1969年8月出生,威海市量具厂工人。二人为夫妻,是威海市中心血站献血志愿者。二人用十余年时间,献血58次,合计全血14000毫升、机采血小板21个单位,用无声而赤诚的语言讲述自己这段动人而又暖心的故事。

一份“救命恩情”

结下“血缘”

2017年9月8日上午,血站机采室又出现了一对熟悉的身影,车培坤、车翠英夫妻又一次携手捐献机采血小板,两人恩爱相伴、有商有量的场景让在场所有人倍感温暖。

谈到夫妻俩坚持献血的起因,车培坤动情地说:“其实这背后有一件影响很深的事。”原来,20多年前,妻子车翠英因为宫外孕住院遇到大出血,情况危急,用了几千毫升的血液才脱离了危险。妻子劫后余生,车培坤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起医生说的:“最应该感谢的是那十几位无偿献血者,是他们献的血帮助了你们。”这份“救命恩情”牢牢地扎根心里。

感恩献血者

夫唱妇随琴瑟和鸣

在妻子身体恢复后,车培坤便开始留意无偿献血的有关消息,总想着尽己之力为别人做点什么。一次周末在街头偶遇献血车,他想起当年珍贵的“救命血”,便毫不犹豫的上车报名献血。看到丈夫的举动,一向胆小的车翠英也跃跃欲试,在询问工作人员得知可以献血时,夫妻俩互相鼓励,像早就商量好了一样,携手开始了他们相伴献血的历程。

第一次拿到属于自己的献血证,车培坤当时心里又欣慰又自豪,他说:“我体会过血液的珍贵,非常感激献血者们,他们很伟大,很高兴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夫妻俩10余年献血

已达3个成年人血量

国家献血法规定:每次献血的间隔期为半年,但夫妻俩都渴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在一次献血过程中,车培坤得知血液成分中的血小板对一些病患作用大,且每隔半个月就可以再次捐献一次,就与妻子商量尝试开始定期捐献血小板。

因为血小板只能在血站机采室捐献,血液在体外循环,每次都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普通人第一眼看到这复杂的设备和管道,心里都会有些担忧。但车培坤夫妻俩没有退缩:“只要能救人,我们就试一试!”这一试就没有停下来,怀着大爱之心,他们一次次勇敢地伸出手臂,用自己的血液去拯救生命。

临床上每天都有病患需要血液,夫妻俩把献血救人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献血间隔期一到,他们就会打电话预约献血时间:“有需要我们这种血型,给我们打电话就行。”为了能够应急献血随叫随到,夫妻俩注意饮食、休息,尽量不感冒、不吃药,保持自己健康的身体素质。每次应急献血,往往都是在工作日,至少需要请假半天时间,公司领导被他们的执着和爱心感动,从来都是尽力给予理解和支持,身边原先不理解的亲戚朋友,也慢慢竖起了大拇指,也有人开始参与献血。

10余年来,夫妻俩已献血58次,合计全血14000毫升、机采血小板21个单位,双双达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水平。

“只要身体允许,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车翠英坚定地说。在夫妻俩看来,参与无偿献血的人依然太少。“我们献血一百次,不如一百人献血一次”。车培坤说,“我希望我们能带动更多的朋友、同事一起来,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了解献血,参与献血。”

无偿献血,让爱传递。车培坤夫妻俩从用血者到献血者,从接受爱到奉献爱,是无数默默付出献血者的缩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精神的最好体现。

新闻推荐

环翠区联系服务企业、项目、人才,培育发展新动能 “三联三服”带来了什么?

关键词:政务服务□本报记者彭辉本报通讯员田常力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政府当如何作为?威海市环翠区充分认识到企业、项目、人才对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性作用,今年以来...

威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海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