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男人的“针线活”事业 ——走近文登鲁绣传承人田世科

齐鲁晚报 2017-12-07 15:41 大字

本报记者林丹丹

提起传统刺绣,不得不提文登鲁绣。

文登鲁绣历史悠久,至唐而盛。文登鲁绣有别于“苏、粤、蜀、湘”四大宫廷名绣,自成一派,独具一格。

11月23日,记者来到威海市芸祥绣品有限公司的田世科工作室,见到了鲁绣传承人田世科。田世科多年专注刺绣技艺研究,赋予了这百年工艺新的生命。田世科一直强调,鲁绣是老祖宗经过无数摸索遗留下来的宝藏,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了。

儿时耳濡目染

坚守并创新鲁绣

23日,记者到芸祥绣品有限公司田世科工作室,看到一位绣娘正在赶制一幅20公分*30公分的绣品:撑子上的牡丹花“开”在白布上,孔雀也栩栩如生,要“跳”出布面一般。

惊叹绣娘高超的技艺,布面上也找不出一个线头,线线密挨,布面图样精致。绣娘们的技法娴熟,手中的针在布上来回穿梭。一幅这样尺寸的绣品需一个多月,而且每天至少要绣八个小时。

田世科工作间到处摆着鲁绣作品,一幅《春意盎然》落地屏风引人注意。整个屏风上的花鸟生动形象,画面层次分明,玲珑剔透,是田世科的得意之作。这是他创新运用鲁绣各种技法,严格把关选料、用线的杰作。《春意盎然》屏风采用天然蚕丝作底料,用雕、抽、勒、扣、绣等技法制作而成。主体图案用双面刺绣法,整个画面有浮雕立体空间感,所以又名为“布雕刺绣”。

小时候,田世科在祖母、母亲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下,喜爱上民间鲁绣艺术。少年的他常常照着母亲制作的绣品,用针线仿照制作。

田世科说,绣花作为文登女子必学“功夫”,被称为“女工”,农家大多有一种叫“撑子”的绣花架子,鲁绣工艺随着这种工具在母女间代代相传。农闲时节,女子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撑子”上飞针走线。她们用不同技法在衣裙、手帕、被褥、肚兜、枕头、门帘等各种布料上绣出团花、角花、花边等美丽图案。幼儿蹒跚学步时,鞋子上绣的是虎头、猪脸、鲤鱼等动物图案,寓含有“健壮如虎”“肥猪进宝”“连年有余”等吉祥之意。

后来,他得知鲁绣是我国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他为家中祖辈传承鲁绣技艺感到自豪,看到民间艺人用“抽、勒、雕、扣、锁、绣”等技法在亚麻或棉麻混纺的布上制作出装饰纹样,他看到了文登成为“鲁绣之乡”的根本所在,又感到责任所在。他请教了很多民间绣娘,又勤加练习才练出了今天的绣法。

经历机器大生产

再寻鲁绣手工魅力

谈起田世科捡起刺绣的原因,他说芸祥公司始于手绣。文登鲁绣历经手绣、缝纫机绣、万能机绣、电脑绣直至飞梭电脑绣。

由手绣发展到手、机结合,这是鲁绣工艺上一场革命,机绣不仅保持了鲁绣原来手绣的风格,而且具有直锁磨线、弯锁自然、针角均匀、挺拔整洁的新特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工艺水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波及整个绣品行业,田世科觉得企业想一直经营下去,不能单单只靠机绣,得拾起老祖宗的东西,这是一个不可缺失的宝藏。

于是,企业开始两条腿走路:一边继续机绣台布、床单等家居用品,一边探索手绣。面对工业化产品订单下滑的窘境,他带人开始了家纺产品艺术化探索,尝试融合文化、旅游产业,他尝试把传统手绣与国外工艺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研制新产品,他将经典鲁绣的雕、抽、勒、编、扣工艺与细致的掺针绣相结合,形成了独有的设计风格,并逐渐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田世科创作的鲁绣绣艺精湛艺,而且款式新颖、格调雅致,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由他构思、设计、绘画、绣制独自完成《梅兰竹菊》、《荣华富贵》均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由他设计创作的具有威海地标性图案的高档鲁绣工艺品(环翠楼、文登学、召文台、老子石像……),曾多次被各级政府作为外出访问的馈赠礼品,不少作品先后被荷兰、比利时等国家所收藏。

在他的价值判断中,精雕细琢虽然慢点,但作品中能融入文化血脉。用机器绣花的确省心得多,但田世科放着电脑不用,坚持一笔一划、一针一线的手工。

他坚持认为,手工绣花的魅力,绝不是机器所能比的。

田世科介绍,鲁绣创作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从大自然获取风景,他一般用中国画形式表现,再用鲁绣雕平绣展示出来。画画难,把画搬到布料上变成刺绣更是难上加难,既要把工笔味道画得非常真切,又要把刺绣工艺考虑到里面。有时候,为了一个生动传神的形象,田世科经常一坐就是一天。

不过,田世科在这方面有所创新。他把大自然美景用传统工笔画创作出来,用双面绣来完成,以针代笔,以线作色。

田世科工作照。

鲁绣之花开遍校园

作为鲁绣传承人,田世科说,鲁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现在不断挖掘鲁绣的一些古老技法,从而使家纺行业由原来实用品向艺术品发展,使企业向多元化发展,收获更大的利润,也能使鲁绣得到很好的传承。他说,只有让这一传统艺术全面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才能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

刺绣比较枯燥,想要学好它必须能坐得住,耐得住寂寞,而想要传承下去,必须要让更多人了解。

他依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常年举办家纺设计培训班,将非遗技艺带进校园,多次带领团队到全国各地参展并现场表演鲁绣技艺,让非遗变得更“年轻”。他说,如今,他每个周都会去给文登环山小学和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上课,让他们从小就接触鲁绣,了解鲁绣的魅力,慢慢爱上这个老祖宗留下的宝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只是教授孩子们基本的针法,是为了让他们更有兴趣学下去,不会因为枯燥而放弃。如今,只要有相关展会或者比赛,田世科都会带着他的绣锤,去宣传鲁绣的魅力,他希望能把灿烂的鲁绣文化传承下去。

一幅鲁绣美,万针细线功。记者林丹丹摄

绣娘正在刺绣。记者林丹丹摄

新闻推荐

西霞口高龄猎豹“塔卡”接受微创手术

本报威海12月4日讯(记者冯琳通讯员宋伟)西霞口动物园的老猎豹“塔卡”近日排便困难,西霞口动物园兽医联合天津检测机构为塔卡“断病”,经多次会诊,排除起初的肿瘤诊断,确认为囊肿,并帮它...

威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