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佛造像:古代艺术家和铸造者的匠心力作

潍坊日报 2022-04-08 11:45 大字

北魏太和二十年铜佛造像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潘来奎

通讯员鞠金华文/图

铜造像是佛教造像中常见的一类用铜铸造的造像,在像的外表常常施以鎏金工艺,使造像金光灿灿,故又称金铜造像。在诸城市博物馆,就珍藏着一尊北魏太和二十年铜佛造像。服饰华丽,工艺精湛,不仅表现出古代艺术家和铸造者独具匠心的创作力和感染力,也展现出我国古代先进的冶铸工艺和高超的焊接技术。

单身坐佛像,通体鎏金,通高12.4厘米,像高4.5厘米。佛高肉髻,细颈,溜肩,面清瘦带微笑,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内着僧袛支,一裙带甩于左臂之上。双手作“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座下为四足床。身后有舟形背光,背光上刻火焰纹和椭圆形身光,背面刻题记:“安平县人伯定王女明造像,太和二十年七月十五日”。背光与佛身分铸,有卯榫相连接。四足床刻铭文:“息寄生/息次生/息僧化/息阿绪/息迷次/息法文”。造像线条圆润细腻,简练明快。

在中国佛像艺术发展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它以其“清羸飘逸”的时代风格连接着佛教从东汉的传入,与唐时的臻于鼎盛,可谓中国佛教发展中清雅潇洒、别具一格的桃花源时期。拓跋鲜卑原为游牧民族,不知有佛。后道武帝攻略黄河北岸,经略燕赵,开始礼敬佛教。

北魏时期的金铜造像类型主要有佛坐像(禅定佛像、说法佛像、二佛并坐像)、佛立像、莲花手观音像、交脚弥勒菩萨像等。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佛与菩萨的造像逐渐向褒衣博带的秀骨清像样式转变。宣武帝、孝明帝时期,南朝佛教造像艺术对北方的影响更为显著,秀骨清像风靡一时。

禅定佛像主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发现于西北地区,如天水、镇原、西安出土的几尊金铜柳定佛像,着覆肩祖右式佛衣,内着僧袛支,肩膀宽阔,身躯健硕。饰莲阳形背光,背光内铸有数尊小化佛,外缘为线刻火焰纹,背光反面有一佛二菩萨像和二佛并坐像,并錾刻出佛殿和佛龛,底座呈板凳形。第二类,主要发现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如河间、磁县、博兴、郑州出土的几尊禅定佛像,有太和、正始、永安等纪年。佛像着通肩式贴体佛衣,衣纹细密整齐;底座为四足方座;莲瓣形背光,外缘火焰纹呈勾形。太和年间像肩膀较宽,到了正始年间,佛像肩部变窄,失去了原本健硕的风格。诸城市博物馆收藏的这尊北魏太和二十年铜佛造像便是其中的代表。

新闻推荐

老人突发脑梗交警一路护送就医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常方方)近日,诸城孙女士携带一面锦旗和一封真情满满的感谢信,交到诸城交警大队七中队...

诸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诸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