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古琴与诸城大鼓
◎胶西外史
2021年,是九大古琴流派中诸城派及南传并外传欧美的梅庵派两大流派创始人王露(心葵)和王宾鲁(燕卿)两位大师去世一百周年。按张育瑾先生《山东诸城古琴》一文观点,这两位大师共同的老师王作桢(心源)也去世于1921年。由诸城市博物馆馆藏民国八年编成的《王心源乡谥贞毅议》,可以确定王作桢去世于1919年4月。在那个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几位大师先后跨鹤西去,无疑是古琴界巨大损失,但他们的艺术生命并没有结束。他们留下了觉醒、抗争的变徵之音,他们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仍在传承并发扬他们的成就。
很多琴史研究者指出诸城古琴与民俗土风的关系。著名古琴演奏家、音乐理论家查阜西先生就说:“王宾鲁的演奏艺术,重视技巧,充满着地区性的民间风格,感染力极强。”有些人称王宾鲁的古琴演奏“七分琵琶三分筝”,琵琶与筝,皆属俗乐。王露与王宾鲁师出同门,渊源相近,同样受诸城一带土风影响。他的琵琶演奏,被国学大师章炳麟称为“寰球无双”,自然也影响他的古琴。
诸城地兼先秦齐、鲁、莒、莱,带山负海,既崇文教,亦尚功名,民风强劲质直,亦不乏达观。陆游《渭南文集》卷十四,有《徐大用乐府序》一文,是为当时密州诸城人徐大用词集所作。文中云:“古乐府有《东武吟》,鲍明远辈所作,皆名千载。盖其山川气俗,有以感发人意,故骚人墨客,得以驰骋上下,与荆州、邯郸、巴东三峡之类,森然并传,至于今不泯也。”受风土熏染较强的诸城古琴,与标举清、微、淡、远的所谓文人琴,技巧、风格均有不同。“长绰大注”出现的频率较高,沉着、刚健特色较明显。
在诸城一带民间艺术中,大鼓书曾经是晚清民国期间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一人,一琴(三弦),一鼓,随地可以开演,长篇短篇随意。而诸城一带,曾是山东说唱艺术的中心。笔者最近搜罗了一些东路大鼓(诸城大鼓)的唱本,发现许多本子的作者或编者就是诸城人。特别是在清末民国被广泛出版,并被改编为楚剧、评剧等地方戏曲的《四海棠鼓词》,其作者就是清乾嘉间诸城相州王氏第十二世王琮(字绿坡,号九枚山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有描述古琴表演的文字。这对我们认识诸城古琴的历史和风格特点,很有帮助。
《四海棠鼓词》第五回写的女二号张宝翠,在陆家花园牡丹亭弹琴,曲中暗讽陆夫人与陆玉英母女浅薄势力,被女主人公陆海棠与丫鬟春红在得春楼上听见,接下来两人有这样一番对话:
“小姐听这琴音,比奴如何?”“比着你的功夫差着许多,然而指下清白,勾挑不俗,正好为汝之徒。但闻其音,极似江南格调,所弹之曲,放肆无端,惜此人一生狂诈,专好尖刻,岂可列于圣贤之门,不过充为高狂之士。”
张宝翠是常熟人,而常熟是虞山派古琴发源地。琴史研究者多指出诸城古琴与虞山派有渊源。巧的是,王琮的叔父王增馨的岳父、古琴家王建勋(字龙翰,号元功),曾与其姐夫李宪乔学琴于客居诸城、高密一带的苏州人张远晖——苏州也是虞山派重要根据地。张远晖去世,远在岭南的李宪乔作《闻远道人已归道山寄王龙翰》悼念他们的恩师:“几年曾共海边庐,鹤自高飞松自枯。从此云过须亟看,恐师相访到苍梧。”王建勋是诸城古琴“琅琊五王”之一王雩门曾祖辈。
从《四海棠鼓词》中,可以看出王琮懂音乐,关于古琴,说的也是内行话。
《王心源乡谥贞毅议》中,录有王露挽联一副:“中国大伟人,曰孙逸仙、曰黄克强、曰蔡松坡,都与君会面无从,但遥慕英风,早订同心深佩服;先生真志士,忆辛亥腊、忆癸丑秋、忆丙辰夏,皆为公亲身所历,纵屡经骇浪,一凭壮气脱阽危。”末署“表弟王露鞠躬挽”。这破除了古琴界有些人说王露与王作桢是父子的说法。但王露确切家世,还有待考证。王宾鲁与王雩门同属璊村王氏,与相州王氏也有多重亲戚关系。
在相州王氏族人中,王露与王统照关系比较密切。王心源与王统照是叔侄关系,王统照应称王露为表叔。1920年夏,王露自北大请假南归,曾将心爱的琵琶交王统照保管。王统照在《吊王心葵先生》诗中,用“铿铮激烈”形容其琵琶风格,颇得要领。
王统照在其代表作《山雨》第九章,魏二唱的鱼鼓调“庄家段”,其实就是诸城大鼓。文中所谓“余音扯得很长,虽是粗涩喉音,然而使人听去也觉出余音袅荡,有不尽的意味”。这道出了东路大鼓的唱腔规律:多以中音“5”起兴,沉着徐缓;结束句,一般收音在中音“1”上,拖长其音,有曲尽韵余之致。这种唱腔,在肘鼓戏、茂腔中也经常出现,并以其强烈感染力给古琴带了节奏。诸城古琴演奏中“长绰大注”技法高频出现,与此不无关系。
新闻推荐
◎天涯号角北宋时,密州属京东东路,今天的诸城属之并为其治所。1074年底至1076年12月,苏轼任密州知州。这是他第...
诸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诸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