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里的烟火

潍坊日报 2021-11-12 09:27 大字

豆腐乳

◎(清)刘堮

南山一获灿盘盂,负耒何曾碍学儒。

观物正堪征变化,称名稍喜近肥腴。

几多干腊夸形固,亦有萌芽笑质渝。

一物无端强分别,喻言每下到庖厨。

清代诸城诗人刘堮的这首七律,如果没有署明诗题,没有人会猜到写的是豆腐乳。

刘堮一边品尝着豆腐乳,一边遣诗辞语理赋入其中,他写下了豆腐乳的发酵过程,还比喻作儒学格物致知的感受。这些诗句,在原本隶属文学范畴中的诗词语义场,燃放起日常生活里的烟火,蒸腾开了舌尖上的味道。刘堮不只写过豆腐乳,还写过豆腐干、豆腐皮、豆豉……

古代许多诗人都曾歌咏过潍坊的风物味道。早在宋代,诗人孔平仲写诗称赞过诸城境内的牂牁菜,明代陆深将用青州山楂做的糖葫芦——当时唤作“糖球”——比成“火龙行雨归东海,抛却红明颔下珠”,还有清代安丘刘芳曙笔下的豸花鱼,潍县郭麐诗中的杷鼓、把拉、河洛、高脚青萝卜,陈述经笔下的扁食、汤圆,更不用说潍河的鲤鱼以及各县的水果与美酒……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些歌咏风物日用的诗都不算好,但其中闪回的生活片段,是我们与祖辈最温暖的连接,让我们得以拣拾故乡大地千百年前的日常烟火。

古代的经史要籍,很少记载寻常百姓家的袅袅炊烟。透过地方文献遗存,我们依稀可以嗅得到古代潍坊民众生活的味道。明代安丘王封的西瓜、峒峪的地瓜和景芝的芋头,随着阳光与风成长;如雪的糖霜,挂在青州乡人的大方柿、盍柿柿饼之上。清代康熙年间,青州产的苹果,行销到了南方,一枚可得百钱;诸城蓝村的山药、黄埠岭的黄瓜、五莲山的枣子,当时已是有名的特产;临朐朱位的西瓜,获得的盈利超越了粮食作物数倍:“每至暑月,浓香溢市,鼻选舌交,贩者云集,车担络绎,皆达青州。”

在古典诗词的天地中,向来注重的是自然山河的万象变幻与物我交融的思理相接,而关于食物的表达描摹,一直都没有形成固化的美学认知,这也就导致了色声香味触法的六种感觉中,味觉的诗语,最难描摹。于是我们也就发现,凡是食物与日用品的佳作,多存在于文章类著作中,却很少呈现在诗歌里。

一首首歌咏潍坊食物的古诗词,不但让我们略微知晓了当时最日常的生活面貌,也让我们看到,诗人们一直在努力扩大诗词固有意象的领地,不停地将诗词之光投射到散文、小说以及哲学的远方。

新闻推荐

优良家风世代相承

乐善好施是清爱堂刘家的优良家风之一,刘家子孙秉承祖训,仗义疏财,故乡发生灾荒时,坚持十个月救济饥民。刘氏数世崇尚...

诸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诸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