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中与文物对话
“90后”诸城小伙孙聪是一名聋哑人,从小学习画画的他,凭借坚韧和努力于2017年成为潍坊市博物馆的一名文物修复师。他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文物修复工作中,与这些饱受岁月浸染的文物、古字画进行心灵的“交流”。
□文/图潍报全媒体记者隋炜凤
6岁时因病失聪,对画画产生浓厚兴趣
1月8日,在位于城区的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一间老房子里,记者见到了正认真画画的孙聪。勾、皴、点、染……任凭门外寒风呼啸,都与他无关。眉清目秀、含蓄有礼,不深入了解,谁也想不到这样帅气的年轻人是一名聋哑残疾人。
同孙聪交流,需要通过在手机上打字或者在纸上写下来。他告诉记者,自己正临摹一幅五代十国时期画家巨然的作品《雪图》,所用的画布是一种老粗绢。作为潍坊市博物馆的一名文物修复师,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古字画打交道。
1990年出生的孙聪是诸城市枳沟镇人,在6岁时得了流行性感冒,就是那场感冒改变了他的人生。当时,孙聪连续打了几天点滴,发烧却不见好,渐渐地外面的世界变得安静,周围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见了。7岁时,妈妈把他送去了一家聋哑学校学习,他在学校里用了十年时间学会了最基础的生字、生词。无法顺畅地与他人交流,他开始对画画产生兴趣,一有空闲就拿出水彩笔画画,不管是开心还是难过,他都喜欢用画笔记录下来。
17岁拜师学画,曾经苦学4个月没理发
画画是一件烧钱的事情,书、画纸、毛笔、颜料、砚台……买这些都要花钱,作为普通农民的父母却非常支持孙聪。从17岁开始,孙聪先后跟随诸城画家孙自强、丁凯学习工笔花鸟画和山水画。从怎样正确拿画笔到如何勾勒构图,他的画画水平在学习中一点点提高。为了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意思,他努力提高看口型理解别人说话的能力。
孙聪特别享受画画的过程,当完成一幅幅作品时,他能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为了更好地提高画功,他又去杭州学习了4个月,努力去弥补以前遗漏的知识。孙聪回忆道,那段时间,除了跟老师学习以外,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画画,一遍画不好就画两遍。
孙聪的妹妹回忆说,4个月的学习结束后,哥哥回到诸城老家时,整个人瘦了20斤。由于4个月没有理发,哥哥的头发像女生的披肩发一样长,妈妈和她愣是没认出来。
2014年,为了生计,孙聪一边打工一边画画。他进过企业,干过后厨,不管工作到多晚,每天都会拿出时间来坚持练习画画。随着孙聪画画水平的提高,在残联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开始积极参赛、参展并多次获奖。
进博物馆接触文物修复,努力提高自己
孙聪的努力得到了外界的认可。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潍坊市博物馆并接触了文物修复这门手艺。文物修复工作在孙聪心目中是神圣的,每一个细致繁琐的步骤都得用心完成,稍有不慎就需返工重做。比如修复字画,有些纸张薄如蝉翼,处理不好可能会伤到文物,因此他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跟老师学习拓片、字画修复等各种技艺。
因为听不见,孙聪的学习过程比别人更加困难,他只能在老师每次讲完课后,再借来同事的课堂笔记进行学习、揣摩。“虽然付出了比常人多数倍的努力,但是从未想过放弃。这里的工作很纯粹,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想潜心与文物和书画相伴。”孙聪用手机打出了这些字。
孙聪一直觉得,命运给他关上了一扇门,却给他开了一扇窗。在学习画画和与文物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享受到了乐趣和意外的惊喜,经过这几年的打磨,他也越来越坚韧。2018年,他获得了“山东省文物修复师”的称号。
仿画多幅乐道院画作
除了修复文物字画,画仿古画也是文物修复的工作内容之一。孙聪介绍,有些文物原件丢失或者在别处收藏,但是对于潍坊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就需要仿制后陈列展示出来。去年9月3日,潍县集中营解放75周年之际,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揭牌开馆,馆内陈列了一批反映潍县集中营时期乐道院样貌的画作,就是孙聪和同事郭慧用近半年的时间,依照网上找来的图片仿画的。
在潍县集中营时期,不少关押在集中营的侨民画了一些当时乐道院建筑、风景的水彩画、速写画。作为历史见证,这些画的原件大多已经找不到了,只有在网上能找到一些图片。在市博物馆的安排下,孙聪和郭慧两人复原了当时的画作约40幅。“这些作品是历史的呈现,我们画的过程也是跟历史对话的过程。”孙聪表示,他通过颜色搭配、做旧等处理,来体现画作的历史感。
谈及未来,孙聪眼中带有一丝笑意和一份坚定。他表示,虽然身体不便,但是在热爱面前,一切皆有可能,当一名优秀的文物修复师是他一生追逐的目标。他还有个新年愿望,就是找老师继续学习,提高画功,“只有多学习,不断地进步,开阔思路增进认知,才能在字画修复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新闻推荐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潘来奎)1月4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刘运到市检察院调研,并会见全市检察机关先模代表。市检察...
诸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诸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