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伙遇上成都“合伙人” 从高校老师转行日料店老板,扎根成都的山东人演绎创业人生
来自山东诸城的李康在成都餐饮业创业小有成色文/半岛全媒体特派记者徐新东刘鑫王永端刘金震图/半岛全媒体特派记者刘延珉陆金星
大学毕业留在成都,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李康,正在演绎异乡创业人生。生活在成都17个年头,李康机缘巧合找到“成都合伙人”,走上了日料餐饮的创业之路,也实现从大学教师到创业者的转变,小有成就。在成都找到爱情,在成都安家兴业,这里已然成为第二故乡,但李康骨子里始终是山东人的底色。
从高校走出到合伙餐饮创业
1984年出生的李康,是扎根成都的潍坊人。半岛全媒体记者在成都见到他时,李康正安静地坐在店外,看着一拨拨食客进出。他的创业故事,正是从这座美食之城开始,更是围绕着“吃”开始的。
李康2003年参加高考,以一名艺术考生的身份,入读了四川音乐学院,也正式与成都结缘。四年大年生活,让李康爱上成都,2007年毕业之后,入职当地高校成为辅导员、老师。他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从小在山东长大的自己,对之外的城市充满向往。当来到成都这座城市包容性的城市,自己的成都朋友圈逐步稳定,留在这里就顺理成章了。
2014年前后,李康从高校教师转行,踏上了餐饮行业创业之路。李康坦言,之所以选择投身餐饮行业,跟自己“吃货”属性分不开。他有两个创业合伙人,一个来自内蒙古,另一个来自西藏,三人机缘巧合结识为朋友,共同口味就是喜欢吃日料。
李康告诉记者,也是缘于青春时候的躁动,爱吃的三个外地人、外行人,合计后决定在成都开一家日料店,结成了餐饮上的“成都合伙人”。
起步入不敷出到营业额七百万
三人凑钱租下城区一处店面,起初计划以日料外卖为主打,装修风格上满满文艺范。“虽然我们三个人不会做,可尝出口味好坏并非问题,就开始招聘厨师进行试菜。”李康告诉记者,最初应聘的日料厨师,做出来的口味不太符合想法,这就得不断进行碰撞沟通。那段时间,仨人时常在店里聚齐,不停试菜或请人试吃。
与大多数人基本一样,三人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三个门外汉、异乡人,起步遇到很多棘手问题,厨师出菜质量不稳定,服务员流动性太高,甚至遭到邻居投诉。李康还记得,当时恰好外卖业务越来越兴盛,他们正是瞄准这个风口,可新店首月营业额仅600多元,以巨大压力给了三人一头冷水。盘算了一番后,他们开始在外卖基础上加入堂食,不断扩大知名度后才有了起色。
如今,李康和合伙人有了6家店。其中4家已经运营上正轨,单店月营业额在20万左右,四个店面年营业额700多万元,还有两家店签订了合同待开业。李康说,自己餐饮创业在成都扎下根,未来计划将自己的日料推广到更多地方,目前已经跟重庆市场取得联系,计划年后就向着重庆进发。
扎根第二故乡始终饱有山东情
“有馒头和米饭就选馒头,喝啤酒还是喜欢青啤。”李康坦言,骨子里还是个山东人,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儿,最喜欢的还是听到乡音。在他从事餐饮创业的道路上,也得到了行业内山东老大哥的指导,学到了很多餐饮经营方面的经验。成都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忙碌事业回山东的次数也少了,可那份浓厚的乡情始终不改变。
他在成都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与一位湖北姑娘步入婚姻殿堂。他告诉记者,自己年纪比爱人大一些,同为打拼的外地人,当时岳父岳母并不同意,可凭着山东人能吃苦、踏实的性格,慢慢感化了俩人,最终抱得佳人归。如今,两人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四岁半,一个一岁半,共同经营起这个小家,也经营着自己的成都创业梦。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特派记者孟达基金输体系。其中,要聚力打造青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烟台和潍坊全国性交通枢纽、威海和...
诸城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