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之意谁能解
莫言(左)与书法家王振在超然台前。莫言登超然台的感怀诗句。□ 逄春阶
跨越千年,难,也不难。只要你用心、留心,靠近、贴近。
莫言先生最近走诸城,看邹平,他拜谒了苏东坡和范仲淹。范、苏二公谁为长?范公长苏公48岁也。再进一步说,范仲淹63岁去世时,苏东坡才15岁。但我总感觉,二位年龄相仿,常常在清风月下推杯换盏,把酒论文,偃仰啸歌呢,其实不然。为何产生错觉?因为二公有着一样的志趣和胸襟,有着一样的才华和风度。
往事越千年,风流天下闻。
东坡《超然台记》中说:“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莫言庚子夏秋两次登诸城超然台,感慨良多。庚子闰四月廿五日从超然台回到故乡南山草庐,莫言感叹,“此地距诸城一百余里,吾早有登临之意,然迟至今日才遂夙愿,不因忙碌,实赖懒惰,从今后能做的事尽快做,不能拖延也。”不能等,不能等,有了想法,趁着想法还热乎,还没冷却,赶快做!
莫言当晚命笔:“今日得了夙愿,登上诸城超然台。据传,此台是苏东坡牧密州时所造,然亦有人说原来就有,苏公不过是在旧台基础上略加改造而已。然超然台能成天下胜景,实因东坡在此吟风拜月,饮酒赋诗,得千古名句,成绝代华章,遂使一砖木建筑籍文学而名天下,亦令东武僻地因名流而成圣境。若无东坡,超然何在?诗文泯灭,谁知诸城?千百年来此地群英荟萃,名家辈出,正是苏公文脉之延续。以一人之力影响地方风气千年者唯东坡一人也。正是:登上超然台,/襟怀由此开。//坡翁诗文在,/流韵过东莱。”
若无东坡,超然何在?诗文泯灭,谁知诸城?
著名历史学家、安丘景芝人赵俪生曾经描述过诸(城)、安(丘)、高(密)的地理:“假如沂蒙山是山东省的一条脊梁骨的话,那么我的老家就在沂蒙山东的尽头处。水流以脊骨为界,向南流的有沂水和沭水,向北流的有潍水、弥水、淄水和胶莱河。这一带,是苏东坡所说的‘桑麻之野’。”赵俪生在回忆中还提到,记得章太炎说,他从苏州动身去北京,过了长江就感到荒凉,过了淮河就荒凉更甚,只有从济南往东看去,仿佛还有点文化人的踪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独特地理,则有独特人文。赵俪生对故乡有点儿过于偏爱了。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但这里的确是个宝地。
历史传说,秦始皇到琅琊东巡的时候,路过诸城,见那里民风淳朴,文风很盛。大为感慨,如今诸城皇华镇之名,就源于始皇东巡。苏东坡胞弟,在济南为官的苏子由曾感叹:“至今东武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东武,就是诸城一带。苏子由这番话,是不是在超然台说的呢?还是在济南说的呢?问天问地皆无语。
庚子年七月初二,莫言再上超然台。又有了诗句:“再上诸城超然台,/秋风浩荡声若雷。//夕阳渐下月初起,/菡萏新凋菊半开。//空有谪仙老酒瘾,/惜无学士大词才。//遥看故里烟云重,/醉舞狂歌莫放杯。”
饶有趣味的是,在诗句后面,莫言还注了一句“庚子七月二上超然台得句,知拗不改”就是啊,不改,不改,抒怀嘛!庄子曰:“自适,而非适人之适。”
陪同莫言先生的书法家王振步莫言诗韵,述当时心境。曰:“陪伴仁兄上古台,/晴空万里幻听雷。//谪仙纵酒吴刚醉,/苏轼填词月阙开。//高密高粱红最美,/诸城诸子老多才。/超然之意谁能解?/看我先干二十杯。”
我对王振说,莫言先生解得“超然”味道了。王振说,“莫——言(不要说)!你看《两块砖墨讯》公众号吧。”
新闻推荐
因下列借款人、担保人没有根据其与山东诸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所属营业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保证合同》约定按期...
诸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诸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