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文化是齐、鲁、吴、越、秦、楚多种文化的交融体现,其中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碰撞,独树一帜,其核心精神就是敢于探索、勇于进取 激“活”琅琊文化
琅琊台群雕夜景□ 本报记者 薄克国 张忠德
去年10月,经国家批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等组成的联合考古队首次正式对琅琊台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再次掀起了探寻琅琊文化的热潮。
今年7月16日,青岛市政协委员调研琅琊台考古现场,提出整合琅琊文化研究机构,加大琅琊文化品牌推广,打造地标性国家历史公园,规划开发特色文旅产业,希望通过文化引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
琅琊台与帝王们
要说琅琊文化,就离不开琅琊台;要讲述琅琊台的故事,就不能不提秦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南登琅邪,留三月,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山下,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二十九年,始皇由之罘复登琅琊。三十七年,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
自称帝第二年起,秦始皇一生中共巡狩天下五次,其中就有三次到过琅琊台。除了筑台祭祀、刻石颂德,他还做了另外一件大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
从徐福等方士的口中,秦始皇得知在他的一统天下之外,竟然还有不为他所知的海外仙岛,有他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药,这激起了秦始皇探索海疆、寻仙问药的强烈欲望,他当即下令派徐福出海。
徐福多次出海,最后一次带了三千童男童女及五谷、百工,有一种说法认为,徐福和他的船队抵达了日本列岛并定居下来。日本熊野市等地至今保存有徐福墓、徐福宫、徐福上陆纪念碑等遗址,也有不少记载徐福东渡日本的史籍文献和民间传说。
始皇三登、徐福东渡,这些颇具神话色彩的历史故事,让琅琊台妇孺皆知。然而事实上,早在先秦时期,琅琊台就已见诸文字:《山海经·海内东经》有记载“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
西周时期,琅琊台则成为四时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重要根源。《史记·封禅书》记载,西周初期,姜子牙把四时主神即季节之神封在了琅琊,成为天下四时的确立地。古人以琅琊台为中心观测星象、历象日月星辰,分划出春秋二分、夏冬二至,分时计岁、敬授民时;琅琊台也成为中国最古老的观象台,应时动事,发布节气令,祈福四时,天下大安。
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图霸中原,由会稽“徙都琅琊,立观台以望东海,遂号令秦、晋、齐、楚以尊辅周室,歃血盟”(见于《吴越春秋》),成就了霸业。
作为重要的祭祀场所和沿海重镇,琅琊台成为历代帝王巡游的目的地。秦始皇后,汉武帝六次巡视山东沿海,史书有明确记载的有两次来到琅琊。自周至西汉共有十多位帝王到访过琅琊台。
琅琊台遗址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保护范围面积4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6平方公里,包括琅琊台和琅琊台大台基两个部分。2013年琅琊台入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琅琊台遗址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2012年至2019年,考古专家先后对“八主祠(琅琊台四时主)”、“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琅琊台遗址文物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研究,发现了十余处文化遗迹。尤其是2019年的首次正式考古挖掘,联合考古队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陶水管排水系统,从发掘现场来看,呈3排水管从琅琊台顶一直延续到落差183米山脚的“龙湾”海边。同时,还发掘出土秦汉时期的“千秋万岁”瓦当、大型夯土台基及石砌“漏斗状”设施排水系统和建筑基址,为研究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术和我国古代高等级礼仪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深入研究琅琊台遗址的人文社会历史意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支撑。
琅琊文化的核心是勇于进取
发端于琅琊台,但又不止于琅琊台。作为璀璨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琅琊文化”是齐、鲁、吴、越、秦、楚多种文化的交融体现,是一种包容、开放、多元的文化,它既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开端,也是中国海洋文明的肇始,为中华民族中外交流史、世界航海史作出突出贡献。尤其是在海洋文明方面,琅琊文化中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碰撞,独树一帜,其核心精神就是敢于探索、勇于进取。
根据专家考证,勾践迁都是从海上完成的,古越人“水行山处,以船为车”,具有高超的航海能力,作为中国五大古港之一的琅琊港在这个阶段也进入了鼎盛时期。
而这种核心精神在徐福东渡的故事中体现尤为明显。在一些史料中,徐福及后人并非一去不回,而是多次往返于中日之间。《括地志》就留下了这样的记载:“亶洲在东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将童男女入海求仙人,遂止此洲。其后复有数洲万家,其上人有至会稽市易者。”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徐福东渡开启了中日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
从琅琊台下山,南行约一公里就是徐福东渡的琅琊古港。这里已经发现了两处造船遗址,当地渔民经常在海边捡到古时造船用的铜钉。
有专家指出,自秦以后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琅琊文化又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即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兴盛期,隋、唐、宋、元的延续期,明、清的复兴期以及近现代的发扬光大期。这其中,以家族为主的文化传承形式最让人称道,像琅琊伏氏、梁丘氏、诸葛氏、王氏、邴氏等家族的学术传统及文化风貌,都基本形成。尤其是琅琊王氏。王氏自秦末王元迁居琅琊皋虞,至其曾孙王吉复迁临沂,其后便出现了以王祥、王览后代为主的庞大的王氏士人集团,王导、王羲之皆其中之佼佼者。王元后代之未迁临沂者则辗转留居于诸城一带,并以城西小店子为集中居住地。明初,王氏由小店子迁出者三:一往新城,即王渔洋家族;一往诸城相州村,即后来的王统照、王愿坚、王叔铭家族;一往诸城大营村,即明代的王铨家族。明清时期,除新城王氏号称“四世宫保”且科甲蝉联不绝外,相州的一支也出过布政使王瑛、理学家王钺,而王钺之子沛嬗又曾官至左都御史。
其他如藏马丁氏之善于著述,琅琊臧氏与诸侯刘氏及漕汶张氏之长于仕宦,放鹤张氏之诗书传家,亦皆为琅琊家族文化中之有代表性者。
做好产业化文章
“很多好的传统文化,因为没有产业化,面临着绝迹的危险,因此要通过产业和商业手段,将产业融入浓郁的中华文化基因,使传统历史文化‘活’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青岛市政协副主席李众民在调研中表示,“要通过产业化,让琅琊文化为青岛市建设国际时尚城不断注入历史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青岛市政协《关于加大琅琊历史文化发掘研究打造地标性国家历史文化公园的提案》就提出了四点建议:整合琅琊文化研究机构;加大琅琊文化品牌推广;打造地标性国家历史公园;配套特色产业开发。
经过摸底调研,青岛目前具备一定的人才储备和研究能力的琅琊文化研究机构主要有:青岛市黄岛区琅琊暨徐福研究会、中国石油大学琅琊文化研究中心、琅琊镇琅琊文化研究院、青岛琅琊文化研究会等。目前,青岛市文旅部门已经着手通过资源整合,建立琅琊文化研究智库,形成资源互通共享、数据及时更新、人才交流畅通的机制,为琅琊文化的深度研究打好组织基础。
目前,国家文化遗产研究院已将琅琊台遗址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重要遗产点,青岛也将于今年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联盟。以此为契机,青岛市文旅部门将在做好琅琊台及周边文化遗迹保护的同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不断挖掘并深度揭示琅琊文化所蕴含的海洋、交通、商贸、人文等的文化内涵,并会同相关城市一道做好展示工作,扩大琅琊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今年还将拍摄纪录片《新西游研学记——了不起的青岛》,其中琅琊文化将占有较大的篇幅。
更好地激发产业活力是传承利用琅琊文化的重要课题。无论是国家历史公园还是考古公园或大遗址公园,其核心都是要在《文物保护法》框架下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开发利用。目前,已经设立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琅琊台景区也于2016年被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内的王家台后等村庄在发展“渔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效。
青岛市在“十四五”规划思路中提出要“打造琅琊文化古城项目。发掘琅琊古港文化、徐福东渡、秦始皇东巡等历史文化底蕴,利用琅琊古城、古渡码头、琅琊台遗址等考古遗址资源,规划建设集旅游、文化观光、餐饮等于一体的大型文旅设施,打造徐福东渡启航仪式、秦始皇登台仪式等大型实景演出。”西海岸新区等相关部门、平台公司与琅琊镇政府正在论证推进“琅琊文化小镇”等项目建设,同时结合西海岸新区博物馆新馆建设及馆藏文物资源,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助力新区创意文化产业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窦浩智通讯员李芳)“联盟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真诚合作、抱团发展,坚持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共享...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