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青壮年返乡创业,诸城市枳沟镇北杏社区迎来新面貌 泥土地里有“致富经”
图①:如今的诸城市枳沟镇北杏社区鸟瞰图。(□记者 张鹏 报道) 图②:北杏老村旧貌。(□记者 张鹏 报道)□ 本报记者 张鹏
潍河上游恬静宜人,野鸭肆游,白鹭低飞。河水经乔有山北蜿蜒而过,山水之间的“口”字形冲积平原上,186个大小不一的塑料棚泛着银光。一路之隔,是几十幢居民楼。这里是诸城市西南部的枳沟镇北杏社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故乡,与莒县、五莲交界。
7月16日,趁着早上天凉快,43岁的唐立秀一头钻进大棚,整理起刚栽植不久的葡萄苗:吊绳、打头、喂肥。不到上午9点,唐立秀已经大汗淋漓。
两个月前,唐立秀拔掉了两个大棚的草莓秧,一个大棚新栽植早熟葡萄,一个大棚夏季歇地。“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来采摘的游客少了,价格没提上来,不过草莓一点也没烂到地里,都卖光了。”唐立秀合计了下,两个棚的草莓大都被青岛、潍坊的商贩收走了。还有部分送到就近超市,零散卖掉了。
“两个草莓棚今年收入十多万元。我寻思调整一下作物种植,看能不能多赚点钱。”今年4月底,社区组织部分种植户到聊城考察早熟葡萄,唐立秀和几户跟着跑了一趟。
“我到人家的葡萄大棚一看,真是喜人。一棵棵树密实栽植,一串串葡萄挂在近地面,一串葡萄差不多有三斤重。我打听了下价格,批发价就有13元一斤。”说起看到的场景,唐立秀很是兴奋。
她将自己的想法跟丈夫封波说了出来,“葡萄‘五一’前就能上市,跟草莓正好不冲突。葡萄套作草莓,游客来摘完草莓,过一阵又可以再来摘葡萄。”封波不放心,驾车亲自过去看了一圈,也心动了。当下订购了1000多棵。
唐立秀和封波此前给企业打工。唐立秀在工厂车间,一年两三万元的工资。封波给企业开大车,天南海北到处跑。
四年前,北杏社区创新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先后领办潍河千亩设施农业园、千亩大樱桃园区和乔有山农业公园等农业园区,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社区农业公司经营,分包到户。
夫妻俩一合计,返乡种大棚吧。不过,虽想返乡创业,夫妻俩却辗转反侧几夜睡不着觉。北杏社区人口多,即使加上乔有山的山岭地,人均也只有一亩。良田只有“口”字形里的一片冲积平原。
“往上数10年,父母在岭地上刨食,一亩地一年纯收入能到500元就是好的。那时候想整治田地,村班子换了8茬,谁也干不住。年轻人嫌种地钱少,纷纷出去打工了。”唐立秀说,在社区务农的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三四十岁的青壮年哪有在农村的,“我们夫妻俩往回跑,也怕被人笑话。”
与此同时,北杏社区也迎来新面貌。社区新建起的楼房,免费安装了天然气、太阳能和壁挂炉。社区有物业服务站,设立楼栋长,小区内天天有人打扫,生活环境跟城里差不多。唐立秀和封波两口子下决心回乡创业。
唐立秀和公婆侍弄着承包的两个大棚。封波开始做大棚被生产,三年的时间在诸城和莒县建起了两个生产车间,一年收入百万元左右。渐渐地,返乡青壮年多了起来,跟唐立秀年纪相仿的种植户,已有五六户。在附近工厂上班、经商或跑运输的青壮年,也有二三百人。
“年轻人头脑活、路子广,他们在泥土地里有‘致富经’,我们的园区发展也更有盼头。”北杏社区党委副书记赵增恩说。有了青年返乡助力,北杏社区“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利用多年的生态林积累,陆续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在社区北建设了千亩大棚蔬菜农业设施示范园区,支起36个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150个小拱棚,园区内架设了200千瓦变压器线路配套设施,硬化了1500平方米的水泥路。社区经济园区的建设,社区居民年可增加收入1.2亿元,集体增收2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传亮)7月20日,市委副书记刘运到所联系的诸城市督导调研防汛准备工作。他强调,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
诸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诸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