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让非遗传承“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报记者窦浩智
通讯员李芳王日霞
悠扬悦耳的古琴、自然质朴的黑陶、精致美观的柳编……近日,在诸城市常山脚下的金查理小镇,50多项非遗项目荟萃云集,进行展示、展演、展销,拉开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诸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赶大集”活动的序幕。在活动现场,古琴演奏、武术表演、茂腔演绎等精彩的文艺节目一一上演,让市民、游客与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瑰宝“亲密接触”,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
诸城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3项,省级5项,潍坊市级45项,诸城市级140项,诸城派古琴还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项目名录。在非遗传承中,诸城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理念,加大非遗资源普查力度,支持传承人传习活动,创新发展传承形式,非遗保护工作亮点频出。
丰富传承形式,让非遗“传”下去
传承人是非遗保护的核心,诸城目前共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潍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3名,诸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59名。但目前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非遗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60岁以上的占到了一半以上,“80后”仅占5%左右,“90后”寥寥无几。
“非遗传承需年轻力量加入,否则年长的传承人一旦离开,这门技艺就消失了。”诸城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陈柏林说道。为此,诸城举办了非遗培训班,让老一辈传承人通过带新人、积极走出去等方式培养年轻传承人队伍。2018年7月,诸城组织诸城派古琴、诸城快板等20多个非遗项目的50位代表性传承人,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基地——恭王府博物馆进行了展演,展示了该市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成果和“亦真亦善亦美好”的生活画面,搭建起非遗传承人交流学习的平台。
非遗要想真正“火起来”,就要走进大众生活,主动融入时代元素,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表现形式,确保存续力和生命力。
诸城“90后”黑陶传承人梁云涛,创新陶艺教学模式,将兵马俑文化、恐龙文化等主题融入黑陶制作过程,让黑陶制作学习不再枯燥,小朋友可在其工作室里尽情参与黑陶制作体验,在玩泥中收获乐趣,传承非遗,每到周末和假期,工作室里就热闹非凡。
“我觉得陶艺教育是一种做中学、玩中学、寓教于乐的教育,它与语文、历史、数学、化学、物理、艺术美育等都能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与语文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诗句,通过陶印的方式将其篆刻下来作为自己的个人藏品,还可以通过做陶灯来学习电和磁。通过载入式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切身体会陶艺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古老的中华文化中也蕴含着许多现代科学知识。”梁云涛说。
“非遗进校园”也是非遗传承的有效方式。目前,该市已建立了非遗综合传习所36处,非遗综合传习中心18处,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1处,潍坊市非遗校园教育传承实践基地3处。
线上线下结合,让非遗“热”起来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诸城市在金查理小镇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赶大集”活动。各式非遗产品展示展销展演,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与非遗“零距离接触”,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
线下“赶大集”的同时,线上带货也异常火爆。6月中旬,一场诸城绿茶的线上直播带货活动在桃林绿茶广场开展。在两个小时的直播中,共销售各类茶产品1690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诸城绿茶”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从线下到线上,从夜市到云端,诸城非遗传承人以多种形式升级非遗传播业态,促进活态化传承,激发非遗活力。目前,诸城绿茶、诸城烧烤等非遗项目已形成产业,不仅有星罗棋布的实体店进行日常展示和展销,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诸城黑陶开通抖音号,分享产品的制作过程,除了与本地企业单位合作外,还与香港陶艺师深入合作,把诸城黑陶通过香港推介到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今年又入驻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拓展了销售新空间。
诸城创新排演的大型茂腔现代戏《失却的银婚》,曾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参加“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平均上座率达到了94%,得到各级领导、业内专家和群众的高度赞誉。此后,《失却的银婚》又在省内济南、潍坊、青岛、德州等多地巡演,有力宣传推介了诸城。
“非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非遗保护措施,打造了一系列非遗精品,让更多人走近非遗、了解非遗。”诸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志伟说,诸城市将继续加大活态化传承力度,让更多非遗走进生活,贴近群众,得到更好地传承发展,从而促进该市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搭建载体平台,让非遗“活”下来
展馆建设是非遗传承的载体,为推进非遗展示常态化,诸城在博物馆三楼建设了专门非遗展厅,展出非遗实物、图片300余件,免费向市民开放,多方面展示该市非遗保护工作成果。
“孩子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趁着周末带着他到非遗展厅看看,不仅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也增强了年轻一代对诸城本土文化和老手艺的热爱。”周末带孩子来看展览的市民臧秀梅说道。目前,诸城派古琴斫琴技艺、诸城茂腔、诸城黑陶、诸城柳编、沋匏葫芦画、诸城民间剪纸等6处专项非遗体验馆已经完成了初步选址,将在年底前建成并挂牌。
“通过创新,将非遗由‘静态’变为‘活态’形式表现,不仅拉近了现代人与非遗之间的距离,也让更多人易于接受、乐于参与,推动非遗融入生活,得到较好传承。”诸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工作分管负责人隋树江介绍说,推进非遗数字化建设,也是近年来诸城开展保护非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非遗数字化建设就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运用文字、图片、音像及数字多媒体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地采集、记录和整理,建立非遗数据库,实现非遗档案的数字化存储,接上网络就变成了一座非遗数字博物馆。”隋树江介绍道。目前,诸城已建立了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非遗名录数据库、非遗资料数据库等,保存电子照片2.3万张,视频资料500小时,录音370小时,文字记录230多万字。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窦浩智他30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心系百姓,默默付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一方百姓走上...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