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两个月 剪纸敬英烈
诸城剪纸文化传承人刘桂英创作《尽美故事》系列作品
一把剪刀、一张张红色剪纸,65岁的刘桂英创作的剪纸作品《尽美故事》,将诸城革命先辈王尽美一生的重要剪影记录下来,一幅幅栩栩如生、生动逼真的作品跃然纸上。诸城剪纸文化传承人刘桂英已经从事剪纸近50载,这是她最引以为傲的一组作品。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诸城传统文化。
查阅大量史料,创作8个主题故事
近日,记者看到了刘桂英历时几个月完成的这组《尽美故事》系列剪纸。剪纸共8幅,每幅都讲述了一个王尽美不同时期的主题故事,分别名为《艰涩的陪读生涯》《艰苦生活的磨练》《自古英雄出少年》《沉浮谁主为苍茫》《立党为公敢为先》《第一次国共合作》《呕心沥血革命》《尽善尽美唯解放》8个篇章。
刘桂英一一介绍每幅作品的主题内容,从年幼读书到“五四运动”集会游行,从参加一大到回乡养病,她已将王尽美一生的重要经历了然于心。
说起创作《尽美故事》的初衷,刘桂英表示,她从小就听村里的老人讲述王尽美的轶事,对他十分崇敬和仰慕。“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个剪幅王尽美英雄作品的想法,但总怕做不好。”刘桂英说,人物主题的剪纸是最难的,不仅要形似,还要将人物的气质、精气神都剪出来。
2019年王尽美故居的建设给了刘桂英创作该作品的勇气。为了剪好这系列剪影,她先去档案馆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希望更加了解王尽美的生平,更好地把握每个历史节点下人物的心情和状态。
当查询到一本《王尽美画卷》时,书中用插画的形式表现了王尽美的成长轨迹。这让刘桂英找到了灵感。“插画有20多幅,我挑选了最有代表性的8幅。”刘桂英说,从画出剪纸设计图草样,到最后剪纸完成,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刘桂英表示,王尽美故居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届时她会将《尽美故事》系列剪纸作品无偿捐赠给王尽美故居,让更多人通过剪纸来了解革命先辈王尽美。
退休后重拾剪纸梦,传播本土文化
1955年,刘桂英出生在诸城原马庄乡西南玲村。8岁时,看到奶奶在家里剪窗花,她就拿起剪刀来跟着学。十几岁时,将自己剪的一些简单图案拿到市集上卖,赚钱补贴家用。长大后,繁忙的工作让她无暇拿起剪刀,但剪纸这个梦想一直深埋在她的心底。
2009年,刘桂英退休,终于有时间重拾儿时的梦想。此时她却发现,小时候学的那些剪纸只是些皮毛。为了系统地学习专业剪纸知识,刘桂英到老年大学剪纸班学习,到蔚县、济南、高密等剪纸艺术之乡去考察交流学习。
从剪纸的手法、刻纸的刀法、作品的设计等各个方面逐一学习,不断实践,剪不好就继续剪,直到剪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为止。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盏台灯,一摞摞宣纸,见证了她一千多个“苦剪”的日日夜夜。刘桂英的剪纸技艺不断进步,日臻成熟,从剪纸爱好者成为了诸城剪纸非遗传承人。
经过勤学苦练,刘桂英的剪纸题材不断丰富,作品越发细腻活泼,从中国传统的梅兰竹菊、福禄寿喜等图案到历史名画《清明上河图》,草木鸟兽活灵活现,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近年来,刘桂英已经不满足于花鸟风景剪纸,将目光转向诸城本土特色文化。
“我们诸城人杰地灵,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和众多名人志士。将作品与诸城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我们本地的剪纸作品。”于是,刘桂英剪出了尧、舜、诸城名人、十大恐龙等诸多剪纸作品。
希望更多人了解传承发扬剪纸艺术
刘桂英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如今她的多个剪纸作品获得了省市各种大奖。“我习惯晚上创作,因为晚上安静,心里也平静,剪纸是个需要耐心的活儿,心浮气躁创作不出好的作品。”刘桂英说,剪纸丰富了她的生活,让她觉得有成就感。
近几年,刘桂英带着自己的剪纸作品走进了诸城市多所小学,为学校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剪纸课,让孩子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我认为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剪纸艺术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中的传承贡献力量。”刘桂英表示,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了解和爱上剪纸,希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剪纸艺人,让剪纸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在诸城大地上发扬光大。文/图本报记者隋炜凤(署名除外)
王尽美简介
王尽美(1898年-1925年8月19日),原名王瑞俊,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0年,王尽美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1921年,作为代表参与中共一大会议。1922年7月中下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终日的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感染了肺结核病,他以带病之身,奔走于济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1925年8月19日,病逝于青岛,时年27岁。
新闻推荐
“农机秀”展示“三夏”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本报记者窦浩智通讯员徐春光文/图小...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