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享年及祭拜历史考证(六) 姜太公文化研讨系列之五十

黄海晨报 2019-12-17 10:43 大字

张凯飞

洪武二十一年(1388),传朱元璋夜梦关羽,欲有所言,欲言又止。朱元璋心存梦境数日,不得消除,故借进一步整理、扩充帝王庙的从祀制度,下诏以历代名臣从祀帝王庙,“二十一年(1388),始定历代名臣终始全节者三十七人从祀两庑,列为四坛。……而太公望以从祀,罢其故庙及武成王号。”这一举措,主要是通过展现明朝的正统继嗣,废除武成王祭祀的制度,换关羽配享。武成王崇拜作为一项已持续七百六十多年的国家制度,至洪武二十一年被废除。

明代以来,虽然从国家层面废除武成王祭祀的制度,但是民间对于作为智慧勇武化身的“姜太公”的崇拜却代代相传,尤其是大量地方志乘中对各地太公祠庙、遗迹的记载就充分说明了这一演化趋势。

史籍记载 太公祠庙全国分布

山东有六处:东吕太公庙、营丘太公庙、武成王庙、益都太公庙、营邱古城太公祠、临淄太公祠、诸城太公庙。

东吕太公庙。《元和郡县图志·密州》莒县条下“太公庙”:“汉海曲县,在县东一百六十里,属琅邪郡,有盐官,地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故有太公庙。”《姜太公志》:“日照太公庙在今日照市冯家沟村附近,保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20世纪60年代倒塌。此庙早于宝鸡磻溪太公庙。”

营丘太公庙、桓公庙。清咸丰《青州府志》:“齐太公桓公庙,旧在县西北二里营邱东。始建无考。宋景祐二年修。明成化三年改建儒学东北,以鲁仲连等七贤配享。”营丘太公庙。《齐乘》卷五:营丘之上,自唐代长庆年间(821-824年)立太公庙、桓公庙。今唯宋代景祐三年(1036年)碑存。《齐乘》卷六:太公庙在临淄西营丘,宋代碑尚存。清康熙《临淄县志》卷一《古迹》:营丘城,临淄西北二里塔寺后,即太公封治。《尔雅》:“水出其右曰营丘,”淄萦其东南,故名。爽鸠氏始居,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清雍正《山东通志·秩祀·临淄县》:齐太公、桓公庙旧址在县西北二里营丘东。明成化三年(1467年)改建于儒学东北,以鲁仲连等七贤配享。?

武成王庙。明嘉靖《青州府志》:“在府城西北。祀齐太公望,以管仲、晏婴配享,岁以春秋上巳日,用羊一、豕一、爵三、帛一致祭。”

益都太公庙。清咸丰《青州府志》:“(益都)太公庙,在府城西南。唐开元中始置太公山尚父庙,配以留侯张良。中秋上戊祭,如文宣王。上元中,尊为‘武成王’。建中中,以礼仪使颜真卿奏,春秋释奠,乐用轩悬,定配享古今名将六十四人,图形于庙。贞元二年,罢享诸将,惟祀武成王、留侯。四年,用兵部侍郎李宁、左司郎中严说去王号,复为太公庙,罢遣官致祭,以将军为献官。国朝乾隆三十二年,知府费廷珍等重修,有碑记。”

营邱古城太公祠。民国《昌乐县续志》:“营邱古城太公祠,创建失考。”据清《太公祠碑记》载:“昌乐城东南五十里,营邱镇西,有古城焉,考文邑乘,太公始封之地。……故在皇城内太公旧居,建庙宇崇祀为神。”其历经重建、扩建,蔚为大观,至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毁圮。1990年,在古城村西北重建太公庙。

临淄太公祠。《齐纪补遗》载,太公死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临淄)。因而临淄有太公衣冠冢。1992年新建太公祠于太公衣冠冢侧。太公祠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序列,殿堂庙宇式布局形式;主殿为歇山堂式,殿堂五楹,太公彩绘塑像端立其中。太公衣冠冢和太公祠,近年成为姜氏、丘氏等太公后裔纪念其共祖太公的地方。

诸城太公庙。清咸丰《青州府志》:“(诸城)太公庙,旧在学宫,今圮。于故址为位以祀。”

新闻推荐

无偿献血路上 夫唱妇随 诸城的刘明臧晓红不仅积极献血,还投身志愿服务

潍坊市众多无偿献血者中,经常会出现一对夫妻的身影,他们来自诸城,丈夫刘明坚持献血20年,妻子臧晓红为了献血,则常...

诸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诸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