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夜施工方便群众济南交通人夜间施工纪实

济南日报 2019-11-18 11:15 大字

泉城交通人挑灯夜战,不忘喷水降尘。

泉城交通人用热再生技术快速施工。施工车队。(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戴升宝通讯员李东摄)

□彭雁华

编者按2017年济南建立大交通一体化管理体制以来,彻底打破城乡道路二元管理模式,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大交通管理格局,实现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铁路运输、高速公路、航空运输、水路运输、道路运输等全行业的统筹协调管理,形成从交通运输政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到应急的一体化运行模式。

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使命的泉城交通人,在济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中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城市道路修建与养护决不影响市民正常出行的目标。城区道路施工经常是午夜开始,到早晨上班前停止,所有工作均在深夜静悄悄完成,与市民错时占用道路资源,“少挡一米是一米,少占一天是一天”,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形成了具有济南特色的道路建设者“笃爱夜的黑”的独特风景。

谁都知道,夜间施工比白天更艰苦,难度更大,可泉城交通人以“笃爱夜的黑”为荣。这种“午夜精神”的背后,是他们真正领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精髓,在面对“自己方便”和“群众方便”这道选择题时,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由阻隔到顺达,由顺达到驰骋,是每个人的行走梦。济南的每一个晨曦,都会呈现崭新色彩。身披霞光的市民走出家门总会惊喜地发现,脚下的路又变了:平了、顺了、美了……这种悄然无声的神奇变化,并非创世造物的伏羲所为,也非一劈开天的盘古所力。

从华灯初上,到灯火阑珊,直至路上车单人稀。整个城市万籁俱寂之时,一支支劲旅拉开奋战的大幕,摆开声势浩大的决战决胜战场。

这支“黑白颠倒”的护路大军,正是可敬的泉城交通人。

长风破浪

经十路,横亘在济南城南,贯穿东西,蔚为大观。从她建好的那天起,就被誉为迎宾大道。如今,十五年过去了,成年累月超负荷运力导致出现了车辙坑槽、局部破损、井盖异响……平均每日七八万辆次车碾过,峰值可达日行15万辆次。十五年下来便是个天文数字。车轮一刻不停歇的碾压,她不堪重负的身躯局部出现了“皮肤病”。穿梭来往的车辆在路面形成的轻微颠簸,仿佛碾压着泉城交通人的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经十路要大修的消息刚刚诉诸媒体,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喜悦,有盼望,也有担忧。市民生怕修路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市城乡交通运输局迅速作出回应:不封路,抑扬尘,低噪声。暖心的承诺使市民的心绪平复如初。

2019年8月18日,是济南交通史上不寻常的一天。当天夜晚,当经十路上车水马龙的情势渐渐退却,一支支高水平、强力量、高配备的队伍从四面八方开进现场。3000多名施工人员、200多台大型设备有序排兵布阵。东起京沪高速邢村立交,西至京台高速济南西立交,涉及历城、高新、历下、市中、槐荫等五区,在30公里长的区域打响了“上甘岭战役”的第一枪。

此前几日,解放东路1号交通局办公大楼里,各方专家、学者正在为经十路的“大手术”会诊并提出方案。会议室里的沸腾,早已超过了室外炙热的气温。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曾对泉城交通人提出要求:少挡一米是一米,少封一天是一天。这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泉城交通人始终把“为民”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市民的急、难、愁、盼诉求。

会战打响前的当天上午9点,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贾玉良带领市公安交警支队、城市道路管理、质监、设计院、监理公司等单位部门人员来到现场。他反复叮嘱周围的人,要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质量是核心,更是一项工程的生命线。他一再强调:“我们的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不能扰民,不能给市民出行添堵。”

查看了几个关键点位后,围拢在经十路工区一处井盖施工现场,贾玉良的大脑刚才还与专家谋划济南交通的宏伟蓝图,蹲在施工现场那一瞬间,他的思维又聚拢微观,跟施工队探询起井盖安装“十步工作法”。起身,他又与路人攀谈,向他们征求对道路的合理化建议。

“俺老百姓说了管用吗?”一位市民笑着说。“

管用。我们修路就是让老百姓走的。行不行,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贾玉良面带微笑,语气诚恳。那一夜起,这支施工大军头上晶莹的汗水与绵延30公里的路灯交相辉映。这天已是夜晚11点多,正值中秋节前夕,走亲访友的车辆骤增,事先预留的车道不堪重负,使得原本顺畅的路段突然出现拥堵。这时,一位身材瘦小而干练的人出现在长长的车队旁,他果断地收起了一节占用一个车道的围挡。紧接着,拥堵的车辆像开闸的水瞬间“一泻而去”。这位“开闸者”是市城乡交通运输局管理处处长孙培梁。今年30多岁的孙培梁,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苍老。泉城交通人夜战以来,他的身影从未在工地上缺席。之前他在公交公司工作,那会儿就练就了“夜猫子”的工作节奏。公司领导把几个大稿子压下来,他竟几天几夜在办公室里开夜车。一年忙到头的孙培梁总没有时间陪着孩子逛公园,带上儿子到工地看“夜景”也算是一种“奢侈”了。

管理处有几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夜间工地巡查常常跟在一位中年女性的身后。她叫丁泉,是管理处调研员。穿上反光衣,戴上安全帽,手持闪光棒,她全然没有女性的扭捏作态,反倒像当年英姿飒爽的穆桂英。这种特殊的环境和工种,完全可以对女性说不!丁泉却常说,男同志能干的活,女同志照样能干好!“拼命三娘”似的性格常常把管理处小伙子们“搁倒”。因在城市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这位“女将”被评为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

市城乡交通运输局管理处还负责全市瓶颈路的打通和抢修工作。三年间,打通了100多条被人们俗称的“断头路”。今年,他们还承担了30多条瓶颈路的改造任务。

今夏一个傍晚,天河决口般的一场暴雨造成八一立交桥辅路路面塌陷。丁泉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恰巧正值下班晚高峰,天黑雨大,坑洞极易给路人造成伤害。她冒着没膝的雨水,一边指挥着人流绕行,一边站在坑洞旁张开双臂做警示。茫茫夜幕下,她鲜红的上衣宛若一支烁烁闪亮的火炬。

丁泉目光追及着压实最后一层沥青才回到家中。此时,她觉到浑身发热,一测体温,38摄氏度多!丈夫出差在外,孩子的家又住得远。她昏沉沉的在床上躺了片刻,猛然间起身又上了工地。周围的人都劝她回家休息,她笑着说:“我闻见沥青味儿就好多了……”

也许,丁泉这辈子注定要跟沥青打交道了。

易通城建集团是全市区级唯一的一家市政一级资质企业。2018年在新三板荣耀上市。此次会战,他们承担着8公里多长的道路施工任务。这个团队均为一水的“青春痘”组成。董事长刘锐就是位80后的年轻人。正如刘锐的名字,他们秉承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敢打敢拼的精神,在许多高精尖的工程上作出突出贡献。2018“影响济南”年度创新人物,三十而立的这位企业领头雁榜上有名。

有个人时刻在耳畔提醒着这群年轻人:“底盘”高了发飘,若低了就稳。此人正是有着几分儒雅之气的李庆山,会战拉开序幕之时,他任历下市政工程服务中心主任仅一年半。

历下区是济南市首善之区,区位优势明显,省市机关、大专院校集中。正是如此,辖区的老百姓有“三高”,即:文化高、标准高、诉求高。工作中哪怕极小的一个闪失,也会造成他们的怨尤。

李庆山是个多面手,曾从事过环保、建委、水务等工作。组织安排到哪里,他都会快速熟悉工作。在泉城路商业街管委会工作时,曾有两行字深深烙印心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是坐拥繁华地段北京同仁堂药店门前的一幅对联。他掏出笔记本随即记下继而稔熟心中。这两行字从此成为他做人做事的准则。来到市政行业后,为尽快把辖区650万平方米的道路情况“嚼烂消化”,他与80后小伙子摸爬滚打在一起,又提炼出一则座右铭:心在路上,路在心中。

为企业注入红色基因,李庆山把这看作义不容辞的使命。于是,他完善提升了易通人“止于至善、义利共赢”的企业理念。

一幅对联,一则座右铭与一条企业理念,或许正是李庆山职业生涯的写照。

这场史无前例的大会战对于易通公司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人生挑战。他们没有彷徨,更没有胆怯,而是挺身而出,从容地在夜幕下的大舞台上频频亮相!

1988年出生的张旭是项目部经理。2017年在大明湖路夜间施工中不慎崴了脚,他忍痛在工地上一瘸一拐地又拼了一夜。随后,医院给他检查的结论是:脚踝外侧韧带与骨头撕裂分离。可眼下,这位“钢铁战士”又坚守在经十路现场。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期,钢钉或许永远要留在他的体内。

怀揣着三块充电宝的张千,是养护项目部经理。“电话永远占线”仿佛是他的“专利”。是啊,有多少个头绪需要他联系、沟通、说服。对于自己的残疾身体,他始终守口如瓶,直到残联普查,大家才知道真实情况。多少个夜晚,脊柱伤残的他忍痛依然挺立在风中。

摊铺机驾驶员杨扬妻子身体不好,无奈只得把三岁的儿子带在身边,把心肝宝贝“安”在目光所及的皮卡车货厢上。在童真的眼里,一帧帧的施工场景像动画片一样绚丽。也许这是世上最小的筑路见证者了。不知什么时候,儿子早已入睡,露水打湿了他稚嫩的脸庞……

泉城交通人的工作环境考验着年轻人的意志。易通公司招聘上岗了一名硕士研究生。艰苦的作业条件和久病母亲的拖累,一度动摇了他的“军心”。今年中秋之夜,如霜的月光洒在一列列大型设备上。也许这是他最后一次站在这里了。刘锐带着医院浓浓的来苏水味,满头大汗地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他给大家带来了月饼,还告诉那位研究生,他的母亲已办理了出院手续。这位年轻人感动得泪流不止。之后,他打消了辞职的念头。

许许多多的泉城交通人,在忍辱负重的环境下依然前行。在紧张而有序的经十路会战工地上,济南城建集团工程管理部副部长路晨接到了儿子班主任从QQ上发来的一段话:“您是路钦程的父亲吗?您对孩子和学校的事情关心太少了。上学好几年我从未见过您,您也从未参加过家长会及任何形式的义务值日。希望在忙碌之余,您能否对孩子和孩子的学校献一点点爱心?请您明天上午8点来学校一趟,我们认识下。”

路晨从班主任礼貌的口吻中闻到了一股“火药味”。他静心回忆儿子入学五年来,自己确实少有关心12岁的儿子,更不知道儿子的校园是啥样。想到这,他陷入了深深自责。

东方既白。为应对“早高峰”,路晨把现场安排妥当后匆匆赶到了学校。果然不出所料,班主任“逮”住这位“缺少爱心”的父亲结结实实地数落了一顿。

愧疚不已的路晨虚心接受着老师批评。这时他的电话响了,同事催他回工地处理一件急事。

“什么?您是修路的?”老师从通话中得知了路晨的工作。

“是的。”路晨的脸上立时露出些许自豪。“作为一名泉城交通人,这些年我们修了好多路,其中就包括学校门口这条路。当所有学生和学生家长,还有老师们走在凝聚了交通人心血的路上时,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我虽然没有给予儿子以及儿子的学校爱,可是我们把更大的爱给了老百姓,给了市民!”

望着路晨远去的背影,班主任的目光由埋怨、责怪继而转为理解和敬佩。

己亥年中秋,经过“洗礼”的经十路移出最后一节围挡。这天,清爽的路面迎来了两批特殊客人:霞光满天之时,一辆载着市民代表的大客车上路了;午后,第二辆车上坐的全是“换位体验”的公交公司驾驶员。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决策者本意不是让他们说“过年话”,而是专门请他们“挑刺”和“找茬”。

家住槐荫区北大槐树的刘大娘说:“原来老和老伴儿爬千佛山,觉得车上有点颠。今天这路平得跟镜子似的,太享受啦!”另一体验开车的驾驶员则说:“强多啦……”

这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正当皓月当空,万家团聚之时,由泉城交通人组成的自查小组出发了。他们要查获黑暗掩盖下的所有瑕疵。直至当天五更已过才收兵。

高高苍穹上的点点繁星,就像泉城交通人整夜不眠的眼睛。

2019年9月25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泉城交通人用整整40天的奋战,换得道路云裳,街巷羽衣,古城济南焕发青春活力,取得了整个战役阶段性的胜利。

一枝一叶

在城市,有路的地方便有井盖。在整个道路建设方面,小小井盖占的比重似乎很小很小,但在泉城交通人的心里却很重很重。

多年来,因井盖被盗破损、下沉、移位引发的伤人事故时有发生。这块城市的伤疤久治不愈,成为历届城市管理者的心头之患。面对各种复杂的状况,泉城交通人责任担当,毫不推诿,精心谋划,排除万难,主动挑起了全面提升整治井盖的重任。

2019年夏,一场全面排查更换整治井盖的“风暴”拉开大幕。

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他们在绕城高速范围内,以重要主次干道、重点路段以及市民群众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道路为重点,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和整修维护,解决道路坑洼、破损、车辙、井盖沉降不平等问题。整治内容包含更换新式井盖、消除异响、沉降、破损、弹跳、移位、缺失、掉落等病害。“井盖风暴”行动前不久,丁泉收到一位历城区居民一则投诉:自家小区门口有几个井盖不平。这是众多市民诉求中最为普通的一条,却引起了她的重视。她按图索骥,找到那位反映问题的居民,新时代的交通人亲切的交流风格和诚恳态度着实让这位居民“受宠若惊”。告别了那位居民,丁泉仔细地查看了那几个略微下沉的井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显然,此行目的是为了“解剖麻雀”。

这天夜晚,在解放路与历山路交汇口的施工现场,人们惊讶地发现孙培梁拄起了双拐。一只脚是皮鞋,另一只肿大的脚套着宽大的棉拖鞋。原来就在前一天,孙培梁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只倾斜的井盖,他本能地冲着井盖儿跺了一脚。井盖儿纹丝不动,紧接着又是一脚,仍然没有奏效。他铆足了劲又跺了第三脚。井盖复位了,他却“啊”的一声倒在了地上。媳妇接到电话后赶到现场把他送到了医院,经检查,幸好没有骨折,但软组织严重挫伤。翌日,吞下几粒药片,他把病假条往家里一丢,拄着双拐又来上班了。

孙培梁虽然没有读过巴甫洛夫的书,但他是一个条件反射学说忠实的遵循者。在公交公司工作时,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上班还是放假,他两眼总是盯着车体、站牌、港湾。来到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后,他的目光又平移到路面、井盖、路沿石上……去外地学习考察、回老家探亲,这个“路痴”都充分发挥了本能的条件反射特质:在老家诸城的恐龙公园带着孩子游玩,他将园区内倾倒的路沿石一块块扶起;在上海复旦大学培训学习期间下课了,其他同学急着赶往学生食堂吃饭,他却停下来研究起来人行道花砖铺装;一位朋友去日本旅游,他反复叮嘱把人家好的经验学过来。梁作民看上去是个典型的“粗人”,面容黝黑,双手皲裂,两脚沾泥。他早年从部队脱下军装,在历下市政一干就是整整20个年头。如今也算是个中层干部了——施工科科长。尽管是个“官”了,但“粗”的性格依旧没有改变。母亲去世,他没有守在身边;父亲得了三次大病,他竟全然不知;自己发高烧39摄氏度多,没有被撂倒;岳母从外地来探望,他三天没照面,第四天回去怕身上的臭油味儿熏到岳母,远远地站在那里憨笑。一个夜晚,梁作民骑着电瓶车摔倒了,一只脚肿得像个大馒头。他用手揉了两下,回家找了根竹竿儿,拄着上了工地。上级领导推出了井盖“十步工作法”,他不放心,非要到现场看看落实情况。“怎么搞的?”梁作民嚷了起来,安放井盖时边角怎么没有清扫干净,他冲着几个施工人员劈头盖脸的“熊”了一通。没错,不就是一点儿砂砾吗?但他的眼里却容不下一粒“砂”子。“记得‘十步法’吗?”梁作民问。“围护、放线、割缝……”施工人员倒背如流。“真正做到了吗?”梁作民又逼问了一句。

他不止一次这样严厉了,甚至大有愈来愈严厉之势。施工人员知道错了,低下头默默地清扫起来。

他刚直不阿、宁折不屈的脾气如同他手中的那根竹竿。

在另一处现场,他又发现了类似的情况,自己索性蹲下身清扫起来,扫帚扫完又用毛刷。还有清不到的死角,他用手抠了起来。

看着这位“粗”人拿出了绣花功夫般绝技,在场的人都朝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在这位粗中有细的严师言传身教之下,整个工地的施工人员都自觉拿起了“绣花针”。

与其叫做蹲守,不如叫做坚守。

经十路腊山立交桥路段,有一个井盖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同一时间、同一批次安装的井盖,其他的同伴都安然无恙,唯独这一位置的这个井盖极易出现异响和沉降。为了查清“病因”,槐荫区市政工程服务中心成立了QC攻坚小组,以韩娟为组长,会同生技科、工程科、质检科、排水公司等部门一起行动。

上午、下午、夜间。从太阳升起到夕阳西下,再到夜幕降临,十几个小组成员轮流留守在这个地方,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圆圆的“铁家伙”,时而掏出小本记着什么,时而拿起手机拍照。眼睛看酸了,腿站麻了……路人不时投来诧异的眼光。

暑气如蒸的夏日,他们“上岗”前喝上藿香正气水;冰天雪地的冬季,他们用暖手宝温和着冰冷的手指;风雨交加之时,他们端着饭碗,把尘土和着雨水一起吞进肚里。谁也没有想到,对这一个小小井盖的蹲守,这支特别小分队熬过了四季,耗费了整整365天。

2019年8月,这项课题圆满完成。QC攻坚小组通过分析大量的一手资料后,终于破解了病害成因,并制定了日后针对性的措施。

在经十路会战中,他们虏获的“真经”大显身手,结合井盖安装“十步法”,将取得的实践经验大力推广,使得成百上千个井盖安安稳稳地镶嵌在平整路面上。

根据市城乡交通运输局要求,由设计院设计出来的“三防”井盖图纸,分别交给了十几个生产厂家。出样后因为不符合要求标准,大半企业被淘汰。随后,又是几个回合的“过五关斩六将”,只剩下了三家企业。尽管重量和尺寸都符合标准了,使用方还是不放心,样品一一陈列,低球化率的井盖绝对逃不过火眼金睛。卡尺、称重几关过后,它们又被送进实验室进行破坏性试验。

此前的2010年,德国人亲手在山大北路安装了一套根据德国技术生产出的井盖。在此基础上,泉城交通人自主研发了防盗窃、防异响、防沉降的“三防”井盖,工艺达到了国内领先,比肩国际水准。今年夏天,仰望星空的泉城交通人又攻坚克难地推出“三防”井盖PRO版。这项尖端工艺实际超过了德国,成为国际一流技术。“这简直就是一场井盖革命!”生产企业被惊得瞠目结舌。他们十分不解,一个井盖子为什么要求这么精细?废掉了所有的模具,像生产精密设备,改用车床加工。企业负责人为拆解其中奥秘,带着一队人马来到市城乡交通运输局登门请教。临走,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我们今天看到了真正的‘工匠精神’!”

防盗窃、防异响、防沉降的“三防”井盖,叩问着每一个交通人的良心。传统的井盖与井盖圈之间的缝隙很大,是造成异响与下沉的主因。缝隙小了再小,精度精了再精,直到严丝合缝,固若金汤。泉城交通人对待小井盖认真负责的精神,是用任何尺子都无法衡量的。

偌大的城市中,小小的井盖看起来微不足道。可是泉城交通人在它身上耗费了多少智慧与心血?!两万多套PRO版井盖铺设在人们脚下,温暖着所有泉城市民的心。

一片冰心

说到修路,人们的脑海中或许立刻浮现这样的场景:不绝于耳的噪声、泥泞不堪的路面、遮天蔽日的扬尘……

这种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作业方式,究竟距离文明施工还有多远?

日历翻到2019年10月21日,一场非同寻常的会议召开。山东省住建厅在济南举办现场观摩会,学习宣贯《施工管理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范》,推广济南城市道路文明施工创新做法。这一整套关于城市道路工程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济南模式”,属于全国首创,引领行业文明革命。

《规范》邀请多方专家研究探讨,对标国际先进,高标准设置目标,学习新加坡、日本等国外先进经验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优秀做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创造性提出了“绿色、智慧、文明、开放”的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管理理念,融合了HSE(健康、安全、环境)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道路施工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规范》里一条条一段段标准化、精细化的文明施工要求,正是针对一贯沿袭的道路施工,对传统意义上的工程作业实属颠覆性改变。

居住在世纪大道的康先生是一位老教授,耳闻家门口的路要施工了,遂蛰居多日,不愿迈出家门一步。一天,憋在家里多日的他硬着头皮走出家门,本想给有关部门提提建议,眼前的一切使他惊讶不已:没有噪音和污染,行人和车辆井然有序地穿行,透过矮矮的透明围墙,但见崭新的路面指日可待。施工现场摆放着整齐的工具,不见施工人员的身影,唯有默不作声的洒水车。

也许是职业习惯,爱挑剔和较真的康先生不仅无话了,心里还平添了些许温暖。

吴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顺河快速路南延工程动土前,他出差了。家住老北康的他月余回来找不到家门。路口前那片高高大大的土包,如今被美化上了一层绿油油的小草。间隔一段时间没有回家,他就像外地人似的问路。

新时代的泉城交通人向“互联网+”和智慧建造敬礼了,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迈进,采取工厂加工、预制拼装技术,减少了在工程现场的作业内容,减少了噪音和扬尘污染,同时加快了工程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工地施工、装备设施、人员的全过程现场动态管控;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智能建造。

“绣花功夫”、“工匠精神”、“文明施工”……这些温情的词汇是泉城交通人用心血、汗水,甚至是生命铸就的。

路西强是历城区道路桥梁管理中心副主任。今年盛夏,“利奇马”台风影响济南,济南东部地域可谓是重灾区。他担心施工现场的围挡和警示牌被大风刮倒,天擦黑的时候就穿上工作服消失在雨幕中。庆幸的是,围挡只是有点倾斜,并无大碍。他冒雨扶正加固时,不慎坠入身边的沟槽,一块锐物将他的眉骨划出一道血口,露出了白花花的骨头。医生一边缝合,一边唏嘘地说:“再划深一点,后果就不堪设想。”第二天,路西强冒着伤口被感染的风险,又出现在血迹未干的工地上。

明湖西路是天桥区市政工程服务中心刘建波矢志不渝的牵挂。

天桥区市政工程服务中心所负责的明湖西路是济南市的重要窗口:南邻是大明湖,北侧是火车站。有几天临近晚上11点,这里仍是车水马龙。身在现场的刘建波自我加压,对保证车辆顺畅通行的不扰民文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他忙碌起来,经常忘记了吃饭。起初,同事给他买来午餐,他顾不上吃。后来不买了,他索性就不吃了,任凭胃肠不停地鸣叫着抗议。看上去魁梧的身板,实际已被掏空。

2019年11月1日上午,他把施工队伍的代表叫来反复学习和讨论《城市道路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范》。下午,他准备到施工现场重新制定车辆通行的实施方案。不料,行驶途中他突发脑干出血。直到120急救车把他拉走,他1.84米的身躯也没有倒在马路上。

坚硬的骨头昭示着泉城交通人高贵的灵魂。处于昏迷状态的刘建波躺在重症监护室。鲜血溢满了他的头颅,病魔摧垮了他的一切记忆。当他情况好转,刚刚转出ICU病房时,却含混不清地说出了四个字:明湖西路……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还沿用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模式时,泉城交通人早已“进化”为挑灯夜战、通宵达旦、披星戴月的节奏。频繁熬夜、黑白颠倒、风餐露宿、毒害侵袭,使他们变得苍老、皮肤过敏、心脏受损,甚至导致重大疾病……泉城交通人夜晚填写的答卷,白天让老百姓来打分。他们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换来了多数人的幸福。

据统计,今年1—10月,泉城交通人整修井盖雨水箅子21000个,整修道路134.4万平方米、人行道花砖14.6万平方米、立沿石8万米……

今年,《人民日报》对济南聚力民生、市区道路全面提升的情况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扩大了济南的美誉度。省市媒体集中对经十路提升改造进行了专题报道,对济南市道路修建频频点赞。

哪有不平哪有我。这原本取自一句旋律,现在成为泉城交通人的铮铮誓言!夜幕再次降临这座古城。一名名“交通卫士”各就各位,摩拳擦掌,整装待发,做好了冲刺的准备。泉城交通人汇聚起一种无形力量,拔土离地,一飞冲天,撞碎了茫茫夜幕……

黑夜呀黑夜,你能遮掩住这种光芒吗?

作者简介

彭雁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特聘专家。

1970年代涉足文学,他迄今已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月刊、青年文学、文艺报、山东文学等上百家报刊发表作品逾300万字。其中,《蒙山沂水》在1986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荒滩绿柳》被人民日报评为一等奖并收录中学生语文课本;《三季里的小店》被译成多国文字推介到国外;《茶·道》获山东省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阳光大姐的故事》出版后在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被专家誉为“家政第一读本”,被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等20多家图书馆收藏,2017年荣登全国优秀报告文学排行榜,2018年获第七届徐迟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

新闻推荐

为筹赌资翻本 持刀抢的哥

王某沉迷网络赌博输掉七万余元,铤而走险去抢劫最终落法网诸城男子王某有稳定的工作,却一直梦想着一夜暴富。自9月份...

诸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诸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