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河,滋养崇德尚文许家人

半岛都市报 2019-11-05 05:13 大字

除了神奇的井水,便是让人难以忘怀的甜水。

这一段,便是关于甜水河的故事。

河水甘甜,乡亲惦念

许家泰先生为我们撰写过关于甜水河的文章,他说,河水甘甜自古闻名,但这条河从前并不叫甜水河。清乾隆《诸城县志》名之为“黄山河”,“发源于缒鼓山东”。缒鼓山今称缀崮山,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与诸城市桃林镇接壤地带沿线20多个村庄从前都是以本村方位为河命名,分别称为“后河”“南河”“东河”“西河”。外村人提及,则常以沿河村名指代,称为许家村河、大村河、显沟河等等。

那为什么后来改名为甜水河呢?原来这里有一段故事。

清末民初,毕业于山东高等警察学堂、北平中国大学法律系的许秉枚(字季占,号崇禹),曾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济南等地警界任职。他酷爱喝茶,特别讲究泡茶用水。走南闯北,他认定泡茶最好莫过于家乡的南河水,回乡探亲都要装一罐河水带走。上世纪30年代,《海曲许氏族谱》第六次续修脱稿待印,胞兄许秉楷决定交给弟弟秉枚。秉枚当时在山东省第五监狱典狱长,哥哥特别了解弟弟,知道他惦念家乡的河水,便给他带了一罐去。秉枚如获甘霖,约好友品茶。“茶友们兴致立增,有人出句赞曰:君履京畿江南,最是家乡水甜。又有人字斟句酌:走过江浙燕北,无比甜水河美!”甜水河的名字由此而来。

那么为什么许家村的河水是甜的呢?许家泰先生称,甜水河流传的区域都是“沙壤石砬岭地,早年流入河道的都是清清的支流溪水。再经过十几公里河道沙层千淘万漉,下游河水清澈见底,甘甜醇美”。

当然,甜水河也有发火的时候,历年春秋汛期河水暴涨,多次冲垮大阡,洪水进宅,淹没了大片的庄稼。于是,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经过多次治理,并在河上架桥,平静的甜水河已经成为美丽的风景。

航拍照片下,甜水河流过的地方,郁郁葱葱,这是生命的源泉。

引出甜水河的故事,也是在讲述许家人浓郁的乡情。

崇德尚文,人才辈出

村口处,有一处徽派风格建筑角,黛瓦白墙,艺术画廊,健身器材,兼具艺术美和健康美。惹人注目的是,层叠飞檐短墙上,赫然书有耕读传家许家村几个大字。“耕读传家”尤其突出。

就在这对面,又一座凉亭,呈长方形,红柱青瓦,两面各书“崇德尚文”和“世衍家传”的牌匾,金黄的大字,千斤的重量。

许家村自古有崇德尚文、耕读传家的风气,从清代到民国,出过太学生、监生、大学生16人,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代有人才出。

有太学生者许文年,太学生在明清时,指的是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许文年生活在清朝咸丰年间。当时太平军从金陵向四处蔓延,他主持独立修堡练团以事保卫。在咸丰十一年、同治六年,有两次流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许家村附近数十里的男女老少,每次遇到流寇来袭,就躲到堡垒中,坚固的堡垒将流寇关在外面,众多百姓得以存活,所以父老乡亲们都非常感念许文年。

有祖孙三代办教育者,许秉堃是清朝光绪年间德高望重的大儒,山东学政姚丙然授予他“砥德砺行”的匾额。而他的儿子许超世,获奖励举人。后来参加了辛亥革命,曾任诸城县中学校长。许秉堃的孙子许衍翰是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的毕业生,在村里创办了新式学堂。三代人教书育人,培育了众多莘莘学子。

前面提到的许秉楷、许秉枚兄弟,是许家村的人才,而他们的背后,则是一位默默付出的母亲,是她靠自己的双手,培育了7个孩子,并有三个儿子成才,谱写了许家村的佳话。

清朝末年,议叙七品官许泾中年去世,留下了7个孩子,在女人足不出户的年代,没有了男人,家也就塌了。许泾的继室王氏坚强地支撑下来,她将7个孩子拉扯大,并让他们读书,因为她知道许家村的文风,她也知道唯有读书高。在她的精心培养下,三个孩子很有出息,长子许秉琳在村里创办了开明小学,次子许秉楷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曾任诸城高等小学第二任校长、宁夏省政府秘书、中卫盐场场长、甘肃省警官学校教官等职;四子许秉枚的经历不用多加赘述,前面许家泰先生已经介绍得比较详细了。王氏可以称为伟大的母亲。许秉琳的孙子许衍堉也是许家村有名的医师,他毕业于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医学专业,历任四川省万县专区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副院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会员、四川省内科医学会理事,万县市科协成员、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等职务。

家风传承,教育前行。

崇尚教育、耕读传家使得许家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庄、文明村。

探访结束,告别村庄,也意味着与恬淡的乡村生活脱离,沿着高速路回到钢筋水泥的“林子”,恍如隔世。一次行程,一个烙印,将铭记在心,如那个乡村记忆博物馆一般,用老物件,随时撩拨起脑海中的涟漪,再难平静。

包容和谐,凝聚十姓氏

许家村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村子,就像当初来夏家村一样,即便改成许家村,还是陆续有其他姓氏迁入,所以许家村约有10来个姓氏。

王氏分为三家。王风山家原籍在五莲县丹土村,后来搬迁到了海青镇的杜家村,当时是民国初年,社会动荡,百姓生存举步维艰,因为交不起房租,1936年,王氏全家人迁到了许家村讨生活,给看护竹园,就这样站稳了脚跟。王风山育有四子二女,在许家村生活了80多年;王建伦家原籍在日照上山子村,现在的市区岚山区,1941年逃荒到许家村打工,繁衍了70多年;王来家原籍在海青镇鸿雁沟,1944年逃荒到烟台投奔姐姐,1945年“伤寒病”流行,全家回到了海青,在许家村看园、打工站住了脚,繁衍了70多年。

邵姓来到许家村是因为和许家是亲戚。1934年,邵氏二十世邵泽村独自一人由泊里镇岭前头村来到许家村,投奔祖父许蕴世,并在许家村结婚生子,延续了80多年。

沈氏来许家村的历史比较长,相传在明永乐二年(1404年),沈氏从江苏迁入攒牛场(大场)东南地带,与当地刘姓联姻,人口繁衍,渐成村庄。因为村西有一个大湾,所以取名湾东村。清朝道光年间,有沈氏后人从湾东村迁入许家村,几代后长支留下,次支闯关东到了吉林延吉,繁衍至今。

冯氏的经历比较曲折。根据海青镇大朱家洼村《冯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二年,冯氏由山西洪洞县枣儿沟移居到了日照北边的冯家坪,六世移居到了朱家洼。1927年,十七世冯景隆的妻子尹氏经历了丧夫之痛,决定带着三个孩子出去讨生活,于是她带着冯禄、冯让和冯绪来到了许家村,住在了西北洼,为许姓人看护树林并做工。1949年,长子冯禄带着母亲回到了家乡,三子冯绪病故,妻子改嫁。次子冯让留在了西北洼,后来村庄规划划归了许家村。

尚氏的经历比较简单,原籍日照。1893年,十四世尚振富迫于生计,到许家村投靠亲戚,与许家的女孩结为夫妻,就这样定居在许家村,繁衍了120多年,可谓历史久远。

李氏来的时间比较晚,李培春原来住东蔡家村,1960年海青公社修建狄家河水库,东蔡家地处库区,公社安排移民,李家就是这个时候前来的。

郭家是在清朝光绪十一年迁来的。据海青镇郭家桥《郭氏本支谱》记载,明代郭氏始祖二人奉诏由江苏海州荡洛村徙居日照县城南两河庄,后世迁居两城镇日照、诸城分界处郭家巷。明末,郭家八世迁居廒上村北银带河边,繁衍子孙李村,取名廒北头村,后因河上架一小桥,改村名为郭家桥。郭家十七世郭祯吉娶许家村的姑娘为妻,许家陪嫁了房屋和土地,于是,婚后第一年全家干脆从郭家桥迁到许家村居住。

通过这些姓氏的迁移流传,可以看出人类生存的本能,同时,也足以说明,早年的许家村在当地是比较富足的。

新闻推荐

福田汽车诸城厂区营收逆势上扬,龙头产业引领带动 诸城产业支撑坚实有力

福田汽车山东超级卡车工厂总装车间内,工人正在进行发动机分装作业。(资料片)□本报记者张鹏本报通讯员陈祥勇王...

诸城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