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进士,动人叔侄情

半岛都市报 2019-10-08 01:46 大字

一饭之德,丁前溪正解知恩图报

清代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里,有一篇名为《丁前溪》的作品,讲述的便是西南庄丁氏先人丁前溪的故事。据《琅琊丁氏家乘》记载,明朝中期丁氏四世丁宗本从祖居地丁家大村迁到西南方向立村,因此得名西南庄村。

蒲松龄笔下的丁前溪是当地的富户,既有侠义心肠,又能知恩图报。“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故事就是从丁前溪行侠仗义却不巴结权贵,听说官员要来访他,立刻跑到安丘开始的。路上遇到大雨,夜宿一少年家,少年不但精心招待丁前溪,还帮他照料马匹。问那少年的姓名,回答说:“我家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主人喜好交往,刚才有事出去了,现只有他的妻子在家。家中贫穷,拿不出更好的东西款待你,请多多包涵。”丁前溪又问主人的职业,得知杨某并无资产,唯有靠开设赌场养家糊口。

第二天,仍旧阴雨连绵,主人供给丁前溪的饭食照样热情周到,无丝毫怠慢。傍晚铡草喂马时,丁前溪见饲料长短不齐,且一把干一把湿,少年说:“实不相瞒,我家穷得无草喂马,这还是女主人让我从屋顶上撤下来的茅草呢!”丁前溪以为这是主人借此向他要钱。天亮后,见雨已停,他便收拾好行李,拿出银子给少年,少年不要。丁前溪硬塞给他,少年拿着银子进屋请示女主人。结果女主人硬是不要。丁前溪很受感动,临走说:“我是诸城的丁前溪。主人回来后,请你转告他,让他闲暇时到我家一聚。”数年后,碰上闹饥荒,杨家穷困到极点。没有办法,杨妻就劝丈夫去找丁前溪请求接济。到了诸城,找到丁前溪的家。丁前溪听后,慌得趿拉着鞋就跑出来迎客。见杨某衣着破烂,忙请杨先生进屋暖和,设宴盛情款待。一连几日,都是如此。杨某实在忍不住了,只好对丁前溪说了家中的困难。丁前溪笑着说:“这些事你不用惦念,我已全部替你办妥了。请放心再住几天,让我给你凑点路费。”丁前溪就派人去召集众赌徒来聚赌,让杨某向赢方抽头渔利,一夜间就得到百两银子。丁前溪这才送杨某回家。

杨某进家门一看,合家衣着焕然一新,粮食满屋,妻子身边还有个丫鬟伺候。得知都是丁前溪所为,杨某激动不已。从此,杨家过上了小康生活,再也用不着设赌场赚钱度日了。

蒲松龄总结说,“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意思是得到了别人的恩惠而不报答,还算是人吗?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丁前溪做到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现实中的丁前溪。他生于明朝嘉靖九年的1530年,卒于万历二十九年,即1601年,是丁氏六世祖。他幼年父母双亡,与哥哥丁纬(号围溪)相依为命,尝尽了世态炎凉,所以有了嫉恶如仇的性格。丁前溪除了品德上的魅力,还有一项特长:过目不忘,雅好词曲。他游历四方,经常灵感迸发,随口哼出优美的词曲小令,由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所以流传很广。后人从民间艺人口中抢救整理了他的部分词曲,编辑成了《丁前溪小令集》,后来被谢伯阳先生收入了《全明散曲》一书中。

丁前溪的四子丁惟恕,承袭了父亲聪慧颖达的秉性,偏好词曲,就连耕种劳作时都会随口吟咏,田野中广阔的“舞台”,塑造了他飘逸、驰骋的性情,他一生不入仕,也没入学,作品却为人称赞。后来,他也学着父亲将创作的南辞百余首,北辞六十首整理刻印成《续小令集》流传,同样被收录进《全明散曲》中。

后人认祖归宗

讲完这么多先祖故事,丁绍华先生说,其实有很多,比如清末的十四世丁小仙,洋洋洒洒,著作达四百三十五卷,还有丁烈光,号南溪,十五世,增生,博学,工诗,当时的诸城知县汪封谓与他结社联吟,时人赞誉他为一邑风雅之宗。丁南溪的著作特富,有《丁南溪诗选》行于世。

而武将以明朝被封为“招勇将军”的大村前村“将军府”旗杆底下之六世丁珠最早发达。丁珠是在东南沿海奋勇抗倭屡立战功而出名,又在西北长城守御口堡,抵御外敌侵犯,后被明朝朝廷封为招勇将军,在北京神枢营为坐营将军。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天台山周围,丁氏一族就有进士十多人,举人十八人,贡生及举荐为官者六十九人。

而散处外地的族人中,更是簪缨接踵,名人辈出。据乾隆三十年修的《琅琊丁氏家乘》记载,早在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九月,河南归德府永城县丁氏后裔、辛酉举人丁魁河,丙辰进士、蓟辽总督、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丁魁楚,庚午举人丁魁南,己末进士、兵部尚书丁启睿,癸酉举人丁启昌五人来天台始祖丁推墓前祭祖归宗。当时的青州府知府洪允衡大人亲自来大村天台山下主持仪式,举行了隆重的祭祖立碑典礼。

丁绍华先生告诉半岛记者,据黄县丁氏谱载:黄县丁氏始祖也系藏马山丁氏后裔,明初由藏马山白马河逃荒迁至黄县,后代名人有成为黄县巨富的“丁百万”。十五世丁佛言,为清末民初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他一生著作近百万言,留存书稿二十余部。2000年8月,黄县丁氏后裔丁尔政来大村寻祖追源,确定黄县丁氏始祖就是天台丁氏后裔。

时至今日,琅琊丁氏后裔早已遍布天下。近年来,海内外丁氏族人每逢清明节即自发在大村举行聚会,探讨丁氏文化,举行隆重的祭祖大典。

关于丁氏一族,还流传着“一门三进士”的佳话。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诸城县城南部建了一座父子牌坊,就是为了纪念进士丁自劝和他的父亲丁惟荐修建的。丁惟荐的父亲叫丁纬,是的,就是丁前溪的哥哥。在丁家大村天台山前的西南庄村里,丁惟荐年幼入私塾,但读书时间不长,便因为叔父无故被官府羁押发配辽阳,而中断了学业。

这里,有一段感人的叔侄故事,流传很广。话说丁前溪因为仗义执言,且不愿意巴结权贵,因而被官员找了个蔑视朝纲的罪名,发配到了辽阳。丁前溪和哥哥关系亲密,哥哥不愿意弟弟受罪,便派懂得医术的儿子丁惟荐到辽阳去设法救助丁前溪。丁惟荐一路风餐露宿,靠给人看病挣得盘缠,来到辽阳。经过几番打听,得知衙门官爷李良的夫人得了怪病,四处悬赏求医。丁惟荐立刻自荐,没想到他药到病除,真救了李夫人。李良很高兴,要赠与他厚礼。丁惟荐坚辞不受,称自己是来救叔叔丁前溪的。李良沉思片刻,问他,你们家乡有什么险要荒凉的地名吗?丁惟荐说有老荒岭,下火城。李良一听,让丁惟荐去探视丁前溪,并让丁前溪大闹,骂李良是糊涂官。丁惟荐不解,但也照办了。果然,丁前溪大闹牢房,李良提审他,将他发配到荒凉之地老荒岭下火城。李良随后修书给老友青州知府,做了说明。丁前溪叔侄回到家乡,知府找了个理由就把丁前溪给放了。不仅如此,李良写了文书给青州知府,并加盖了官印。原来是将西南庄周边的土地千顷归丁家叔侄所有。也就是说,顺便拿了一个地契。虽然这是个故事,但有地契做证明,据说民国初年,村民丁墨生还见过。

估计,这也就是丁前溪家财丰厚的原因。

放下丁前溪不表,单说丁惟荐,自己念书不多,但教子有方,千方百计供儿子丁自劝读书,且每天检查丁自劝的学业,时刻告诫他要发愤读书,出人头地,光耀门庭。就这样,丁自劝凭借聪慧的头脑和刻苦的学习,屡次考试都榜上有名,直到万历三十一年即1603年考中举人,次年进京高中进士。

于是,丁自劝走上了仕途,留下了勤政为民、公正执法的大量事迹。他在山西襄陵县任知县时,得知在京城做官的给事之子,横行霸道,打死百姓,丁自劝当机立断,捉拿凶手,依法判决,为民除害,毫不畏惧强权。因为政绩突出,丁自劝多次升迁,曾担任朝廷掌管钱粮赋税的重要职务,并上书皇帝,要求收回成命,废除皇帝之子福王收赋税的旨意。惹恼福王也不惧怕,最终收回了田地赋税。并将田地分成上中下三等缴税,减轻百姓负担。丁自劝因为功劳一路升迁至直隶保定知府,他仍然刚正不阿,遭到权贵排挤、弹劾,被罢官回家。但因为声望在外,很快又被起用。1630年,丁自劝在户部四川司主事任上去世。

丁惟荐凭借子贵父荣,被皇上封为承德郎,工部都水司主事等。他以长子为例,严格要求丁自劝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丁自丰、丁自玉,两人从小对练武情有独钟,听不进父亲的劝说,经常遭到训斥。一天,丁自丰急了,不就考个进士吗?说着,他带弟弟进了诸城武考场,很快,就中了武庠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中了武举人,又成了武进士。这就是西南庄“一门三进士”的来历。而且,这俩人和侄儿九世丁运昌叔侄“同科三武举”,连捷“同科三进士”。

武进士人才辈出,与丁氏先祖进入藏马山不无关系,身强体壮才能斗豺狼虎豹,才能生存。所以,西南庄人惯习武,曾击退来侵犯的清兵,保护了家园,被称为攻不破的“铜墙铁壁西南城”。

新闻推荐

展宏图 “家国同梦70年”成就展昨迎观展人潮 高科技声光电技术上演视听盛宴 连展9天,欢迎来舜耕会展中心“打卡”

29日,“家国同梦70年——济南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发展成就展”上,36米长、4米高的三面环绕沉浸式影院...

诸城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