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年轻人青睐服装纺织业 诸城市力破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瓶颈

大众日报 2019-09-06 10:18 大字

□记者张鹏报道在普兰尼奥工业化社区,工人正在缝制西装。□本报记者杨国胜张鹏

本报通讯员王槐德

在诸城市经济开发区桑莎集团第一工业园三楼五厂厂区,300多名工人正在针织内衣生产线上快速忙碌。

8月29日,天气尚热,车间内却凉爽宜人。智能吊挂流水线自动将上一工序的内衣传来,纺织女工拉过来立马用缝纫机跑线锁边,再传至下一道工序。

“以前单是这一道程序,就需要专门有人把衣服抱过来。现在新上的智能吊挂流水线,自动传送,这层楼上的9条线,最少节省18个搬运工人,效率还提高了15%。”五厂厂长田玉芳告诉记者,因为去年12月份新上的设备,随着人机慢慢磨合,明年预计效率能提高到30%。

智能吊挂流水线带来的是便捷,四线包缝机更让工人的速度越来越快。田玉芳拿起一件睡衣告诉记者,以前缝纫机缝边后会有一段线头,现在机器自动包缝断线,也不用剪刀再裁剪了。

服装纺织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尤其随着用工成本逐年增加,基础原材料价格提升,加之“二胎”政策的放开,女工密集型企业用工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在诸城,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服装纺织业,挑战依旧。“五年前我们工人的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现在是33岁了。”田玉芳坦言,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挤进工厂,服装纺织产业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对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劳动力群体缺乏吸引力。

不过,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升级,让这一传统产业正在焕发生机。“为适应技术进步、智能制造、绿色环保的新变化,消费需求的新变革,我们重在引进和新上先进设备,应用先进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提升高端制造力。”桑莎集团总经理王秀玲说。

桑莎集团第一工业园将原有60条传统流水线提升为高档智能吊挂流水线,提高档次及效率,确保在行业的先进性。原德利源厂区高档面料织布染色项目,对原厂区进行升级改造,购进先进大圆机、小圆机,新建染整厂房6万平方米,新上当今先进智能化染色机,使生产能力提高3倍,满足公司对高档面料的需求。

在面对出口壁垒的情况下,从桑莎集团的数据看,该公司去年完成出口创汇2.27亿美元,利税比前年增长20%。此外,该公司反馈说,今年效益将更好,订单档期也已到今年12月份。

“我们在厂区东侧正在建设幼儿园,以方便职工子女上学,这将提供不小的便利和满意度。现在已吸引不少年轻人到厂区上班,他们更懂得使用自动化设备和工具。”田玉芳告诉记者,以前订单多时要加班到晚上10点,现在基本下午6点前就下班了,自动化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要让工人留下来,必须让工作环境更舒心,操作更简单”。

位于舜王街道的普兰尼奥工业化社区,更是增强了工人“粘度”。普兰尼奥工业园内,主干道两侧:一边是生产车间,一边是居民小区。工人上班过马路,下班后接了在旁边上学的孩子回家做饭,十分方便。

普兰尼奥工业化社区是新郎希努尔集团适应新旧动能转换形势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的高端服装定制产业基地,在岗职工2000多人。为了更好地留住员工,该集团除去生产加工、产品展示等区域外,还规划出生活配套功能板块。目前,职工餐厅、希努尔双语幼儿园、小学以及29栋住宅楼等配套设施已经投入使用,30栋住宅楼和双语中学正在施工。

“现在车间人员流动很少,去年我们车间只走了3名员工。”希努尔衬衫厂缝制二车间主任徐金明说,对于百余人的一线生产车间来说,这算极小的流动率。

徐金明告诉记者,自动设备的使用,让“裁缝活”不再难干,“一件衬衣要70多道工序,一些耗时多的钉扣、锁眼、上袖杈、烫胸兜等工序,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

为帮助服装纺织企业解决用工瓶颈,诸城市出台不少政策帮助企业招工,通过工资薪酬、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整体配套措施,吸引更多的外地工人留下,稳定用工队伍。同时,鼓励企业改造智能化设备。桑莎集团第二工业园的整体改造,准备购置缝纫、熨烫、检针等先进设备4600台套,新增国内外最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200条,通过将原先分散、低效、自动化程度较低的成衣厂和织造厂集中整合,打造“设备先进、数据互联、过程互动”的智能织造新模式。

此外,该市也在建议企业采用多元用工组织方式。“未来的服装企业将专注于大规模定制,看起来更像是织布工人的家庭作坊,而非流水线。”诸城市一位分管副市长介绍说,服装企业不一定非要一下子几千人上万人的大生产线,小规模、社区式、分散布置的用工方式,更能够符合现在的生活习惯。

新闻推荐

潍坊市今年艺术创作成果显著

本报讯(记者潘来奎)今年以来,市文旅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艺术创作成果取得显著成果。大型新编历史吕剧《板桥...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