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 请叫它“芝尔庄”

潍坊晚报 2019-08-26 08:18 大字

奎文区则尔庄本名“贝亅尔庄”,经多方努力获批改名

本报讯8月24日,记者从奎文区北苑街办了解到,为规范社区名称管理,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23日,将辖区内则尔庄社区居民委员会更名为芝尔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请示得到奎文区政府的批复,同意更名,更名后居委会管辖范围、办公地址不变。同日,奎文区民政局对外发布公告。至此,当地人多年的期盼终于梦圆。

则尔庄有着600余年的历史,知名度很高,则尔庄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10年8月12日由则尔庄村民委员会改制成立。则尔庄本来的名字是“贝亅(zhī)尔庄”,原村民对则尔庄的写法和读法存在争议,认为与历史不符,常有群众到社区反映要求将社区名称改回“贝亅尔庄”。

北苑街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3年2月,则尔庄社区居委会向奎文区北苑街办提交了《关于恢复“则尔庄”为“贝亅尔庄”的申请》及搜集到的相关证明材料,之后又向市、区有关部门提交申请,但是均收到“不能恢复”的答复,老百姓的夙愿无法实理。虽然屡屡被拒,但是社区党委没有放弃,带着老百姓的期望和市区有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更加积极地咨询相关部门和搜集材料,并成立了恢复村名工作小组。

为咨询恢复意见、建议,恢复村名工作小组组长、奎文区北苑街办则尔庄社区书记王俊仁同几位领导专门前往北京,通过多方努力得到了中国地名研究所有关同志的指导,了解到恢复村名并非没有可能,但是十分困难,需要中国地名研究所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语言研究所、文字应用委员会等多个部门审核。最后,相关人员准备了多份资料。

为了弘扬地名文化,传承地方优势,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经北苑街办工作人员实地调查及则尔庄社区居民代表同意,街办向奎文区递交了《关于将则尔庄社区居民委员会更名为芝尔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请示》,日前获得奎文区批复同意更名。

(记者王路欣齐英华)

◎延伸阅读

“则尔庄”更名“芝尔庄”的那些事

则尔庄社区居民委员会更名为芝尔庄社区居民委员会何以会花了6年时间,又颇受市民关注呢?8月24日,记者联系到了相关部门,对于更名的起因、阻碍等过程等进行了详细采访和了解。

因“贝亅”为生僻字,恢复村名受阻碍

24日下午,记者来到则尔庄社区,南大门口还写着“贝亅尔庄”,不少居民听说了更名一事。

则尔庄原村名为“贝亅尔庄”,始建于元明之际,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人口普查时,因“贝亅”为生僻字,且计算机无法输入,为不影响普查工作,改用“则”字代替,但本地人仍沿用“zhī”的读音。

由于“则”既不是“贝亅”的多音字、同音字,意义也不相通,因此“则”字的使用,给“贝亅尔庄”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

2013年1月底,在则尔庄社区全体党员及股东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恢复村名一事,得到99%以上与会人员的支持。此事正式成为社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

2014年8月底,当时的则尔庄社区两委邀请市、区有关领导召开恢复村名研讨会,积极多方的搜集意见和史料等,并在会上成立了恢复村名工作小组。此后还开展了大量搜集、申请和咨询工作,先后查阅各类图书、史料400多册,拜访了十余位国家、省市的文字专家和文化名人,三次到北京咨询权威部门的意见。

潍坊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对恢复申请作出答复称,恢复村名比较简单,但因原村名“贝亅”字不存在于常用字库当中,无法正常输入和使用,因此拒绝予以恢复。

“芝”有多种寓意,有助历史文化传承

面对权威部门的意见和有关部门的答复,北苑街办、则尔庄社区两委、合作社理事在综合历来村名用字、寓意和佐证材料的基础上,多次讨论提议将“则尔庄”恢复为“芝尔庄”。

依据有三个:史料记载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潍县举人郭杭之曾作七言诗《过芝尔庄》,对当时的村貌民风进行记载和赞扬;其次是“芝”字的寓意较好,据《康熙字典》《新华字典》等解释,芝为一种香草,喻德行的高尚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这与国家大力弘扬乡风文明,建设道德文化社区的追求不谋而合;最后是芝与“贝亅”同音。

北苑街办工作人员表示,将“则尔庄”更改为“芝尔庄”,有利于社区历史文化的传承,还原社区历史本来面貌,也为社区居民后人全面系统地了解自己家乡,留下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报等媒体曾多次对此进行相关报道

则尔庄社区恢复村名一事,从2014年便受到不少媒体的关注。2014年1月21日,《潍坊晚报》对则尔庄恢复村名工作进行了报道,并呼吁社会关注此事,积极提供线索。则尔庄社区工作人员专程陪同潍坊晚报记者前往诸城市臧家屯采访。

2014年1月14日,潍坊市奎文图文频道对则尔庄姓氏、历史等做了报道,并借助媒体力量呼吁征集更多的线索。2014年2月14日《城市周报》对则尔庄进行了报道,并在报纸上刊登征集相关信息。2014年9月,《洛阳晚报》和《忻州晚报》都对其寻根故事做了相关报道。

本报记者王路欣齐英华

新闻资料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潍县举人郭杭之作七言诗《过芝尔庄》,对村貌民风有详细的描述。这一史料具有一定的公认性和权威性,是“则尔庄”更名为“芝尔庄”的重要历史依据。

过芝尔庄

白狼河上几田园,

负郭城东第一村。

沃壤连阡丰稼穑,

盛筵留客足鸡豚。

喧闹箫鼓迎田祖,

来往屠沽集寺门。

竟使闾阎知揖让,

枌榆社里古风存。

译文:

白浪河沿岸有不少良田,芝(贝亅)尔庄是城墙外的第一个村庄。村里有成片的肥沃土地,农业劳动收成很好;村民也十分热情好客,来了客人总会准备丰盛的筵席招待。到了岁末,村民会在大庙里用热闹喧哗的奏乐祭祀着土谷百神,周围的百姓和过往的生意人都聚集到寺庙门口观看祭祀。村里老百姓都十分懂礼貌,见面时都行礼作揖,整个村庄笼罩着质朴醇厚的风尚、气度。

新闻推荐

发挥医疗服务资源优势,老人可随时就医 医养结合有个“慈海模式”

□本报记者杨国胜张鹏本报通讯员徐春光岳锡玉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困境”逐渐显现。社会...

诸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诸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