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骨城 高句丽的七百年繁景
攀爬乌骨城十分艰难。
凤凰山成为天然屏障。
插旗杆用的石孔。
不用粘合剂的“干砌”堡垒。
高句丽第一代王都五女山山城。
废弃的烽火台。
凤城市凤凰山。
传说高句丽将军在烽火台上留下的脚印。
□贵哥文/图
高句(gōu)丽(lí),史书中记作“高句骊”,简称“句丽”或“句骊”,是公元前一世纪至七世纪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在历史上存在705年。如今,这个早已消失的王朝在东北地区留下近200处遗迹(含山城、墓葬等),其历史价值之大、数量之多为国内罕见。
近200处高句丽遗迹中,有的已被保护开发起来,如凤凰山城、五女山城、罗通山城、龙潭山城,已开发成旅游区;有的还淹没于荒烟蔓草中,如乌骨城、霸王朝山城、关马山城;有的处于半开发状态,如辉发山城、丸都山城等。
一个王朝早已沉淀于历史的河底,但它留下的布局巧妙的堡垒遗址,却不时泛起耐人寻味的旋涡。
王子朱蒙 弃国南逃五女山建城
我曾两次赴东北探访高句丽第一代王城“纥升骨城”(桓仁县)和城堡规模最大、地势最险要的“乌骨城”(凤城市)。其中乌骨城,被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认为是我国最大的高句丽古城;按凤城市文管所原所长、考古学家崔玉宽的说法,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来乌骨城考察探访,惊叹于乌骨城的雄伟壮观,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最大的山城,甚至有人还说世界上尚未发现比乌骨城更大的山城。
先得说说高句丽是怎么回事。
杨秀祖的《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介绍:高句丽自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立国,中经新莽时期、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至唐高宗总章元年(668)灭亡,共705年。
东北地区几乎所有的高句丽山城都修建在三面有陡峭的岩壁上,这说明当时的高句丽民族还比较弱小,经常会受到外族的攻击,高句丽人不得已选在山上建城。高句丽山城在墙体上采用不用粘合剂而以楔形石块“干砌”的建筑手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极为罕见。
高句丽的第一代都城,是位于辽宁省桓仁县的五女山城。2016年10月上旬,我到桓仁县采风,先去五女山下的高句丽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展示了这个神秘古国的出土文物及兴衰史料: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东北地方政权“夫余国”庶出王子朱蒙,不堪忍受王族之争弃国南逃,来到桓仁县五女山上,建立了高句丽第一代政权,其王都“纥升骨城”就筑于五女山山巅。
高句丽的纥升骨城,大多建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高山上,坚固严整,上有面积较大的平地并有水源。正是凭借这样的地势,历史上的高句丽人一次次有效抵御了外族的进攻,让自己免受侵袭;但山城主要是用于防守,对生产和生活有诸多不利,于是他们不断寻找新的生存地,这样造就了更多的高句丽山城。
荒凉掩蔽 乌骨城遗址冷清荒芜
五女山山城的建筑模式,深深影响了后来高句丽山城的构造模式:均以石结构,石块砌筑,中后期出现夯土与石块混合结构;山城内部或有蓄水池,或有泉眼、水井,内有整套完备的排水系统,开辟有专门的马道。
2004年7月,桓仁县五女山山城与吉林集安的高句丽王城遗迹,抱团走进《世界遗产名录》。
仅从地理角度看,不得不承认高句丽对山城堡垒的选址和建筑结构是极为讲究的。这一点,从凤凰山乌骨城可见一斑。
凤凰山山城,原名乌骨城,借山命名。“乌骨”是“黑色城”的意思。凤凰山古时叫屋山、横山和熊山,唐朝以前曾称乌骨山。
凤凰山位于辽宁凤城市郊,最高峰攒云峰海拔836米,被誉为“辽东第一山”。山势突兀峥嵘,如凤凰展翅。传说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巡,游览此山时有凤凰飞来拜祖,太宗大悦,赐名“凤凰山”。后来平辽王薛仁贵为了威慑属国,拉开天弓对准凤凰山射出一箭,神箭穿山而过,落入鸭绿江,自此便有“神弓射箭眼,一箭定辽东”之说。凤凰山雄踞辽东边塞,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
2018年9月中旬,我和四川作家蒋蓝等人来到凤城市,在辽宁诗人隋英军的带领下去探寻乌骨城。与毗邻的凤凰山景区相比,乌骨城遗址显得特别冷清,由于这里没有开发成旅游区,人迹罕至,野草遍布,荆棘缠身,苔藓杂芜,走几里地都看不到一个人影。
我们沿着一片河川和农田步行,穿过一条林间山道,步行半小时来到乌骨城遗址,向山巅爬去。
攀爬乌骨城山巅是一件苦差事,必须穿过茂密的榉树、松树、杨树、枞树和尖利的蔓藤、荆棘,手脚并用,身体匍匐,弄得一身尘泥才慢慢上去。随行的黑龙江作家朋友因身体稍胖,气喘吁吁,汗水湿透内衣,他歇脚不前,开玩笑说这地儿比当年抗联战士的“窝子”还荒凉掩蔽。
乌骨城繁景 巍峨城堡宛若云中漫步
穿过荆棘树丛,顺着墙根终于登上了乌骨城之巅。这里是乌骨城北门遗址,基本上可以俯瞰整个乌骨城走向。眼前的乌骨城老墙,已被风雨打磨得斑斑驳驳,厚厚的青苔和云卷状的苔藓植物,纵生而蔓延,书写着古城的历史。
乌骨城,像一个不规则的簸箕形,一面靠山,三面被突兀的山峰和陡峭的岩脊围起,它由城门、城墙、天然屏障和附属设施等组成,地形易守难攻。
隋英军告诉我们,乌骨城遗址周长达16公里,城墙全长7527米,现在保存完好的有2355米,由86段人工城墙和87段天然屏障组成。乌骨城整体结构中,还有三座高山哨所遗址、一处烽火台遗址、一处旗杆座遗址、一处点将台遗址、一处枯井遗址、一处采石场遗址及一处窑址遗迹等附属设施。出土遗物上,以夹沙素面陶片为主,兼有高句丽时期的瓦片,时代特征十分明显。
两峰相对 拱卫着乌骨城山城
“每至秋冬,江雾渐起,如梦如幻,巍峨城堡宛若云中漫步。而到严冬,那些松散、潮湿的雪片从天上软软地坠落,落到城墙、营房上,也落到纵横的山峦里,成为多孔的浮冰。”诗人隋英军这样描绘当年乌骨城的繁景。
耳边山风呜咽,吹乱了我们的头发。远眺,凤凰山最高峰攒云峰,和东大顶子峰东西相对,拱卫着乌骨城山城。遥想当年,外人要想打进来,恐怕得留下多少尸骸和血痕。
那天下午,我在乌骨城还看到了跟桓仁县五女山城相似的墙体结构——全部采用加工制作的大块楔形石镶砌外墙面,成排成行,叠压错落合理,墙体内部用狼牙石叠压装砌,城墙虽经千年风雨却稳坐在山脊上。这让我暗暗吃惊。
近年来我走过国内不少古城垣,看到这些城墙当年在修建时几乎都用了共同的“配方”:石灰、糯米汁、桐油、猪血等配制成粘合剂,如甘肃嘉峪关、湖北襄阳古城墙和四川阿坝州沃日土司官寨等,坚固耐用,若非遇到天灾人祸,基本上可以跟岁月抗衡下去。
像高句丽山城这种不用粘合剂而以楔形块石“干砌”的城墙遗留上千年仍保存至今,的确让人脑洞大开。
剑气凝聚 破败城墙显当年杀伐
阳光透过密集的树林,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落满一地的铠甲片儿。看着这些高山之上的严整城墙,我无法想象,那时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建造城墙用的石块就靠着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咬牙抬上陡峭山岭。这蚂蚁搬家的劳作,换来了屹立千古的宏伟建筑。
乌骨城西南接“白岩城”(今岫岩),东接鸭绿江水路,可达今宽甸南端,直通鸭绿江上游高句丽的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资治通鉴》记载,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李世勣军攻白岩城,“乌骨城遣兵为白岩声援”。《旧唐书》记载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薛万彻“进兵围泊汐城(今宽甸虎山头)……高句丽遣将高文率乌骨、安地诸城兵三万余人来援”。668年唐灭高句丽后,乌骨城荒废了很长一段时间。
依山而建的乌骨城遗址中,我特别注意到那些倒塌的城墙石块。这些历经风雨的石块,据说主要是在雷电、地震等自然伟力的作用下,加之很久没人居住慢慢倒塌的。这些倒塌的城墙总长度为5170米,由55段组成。墙体倒塌于墙基两侧,主要是外侧山沟,但城墙基础均在,仍非常雄伟。倒塌的主要段落有:北门段、大芹菜沟段、凤凰山口段。在南部靠近居民区的城墙,有一部分城墙毁坏严重。这些千百年来被当做城堡构件的东西,凝聚了当年的剑气,见证了战争的杀伐,让人想到长久被埋在泥土里的兵马俑。
新闻推荐
日前,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多名农村群众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反映,他们近期收到村委会通知,提醒他们补交十多年前拖欠的...
诸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诸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