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省阁内,回首竟何成
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始,姚鼐先后任兵部主事、礼部仪制司主事、礼部祭祀司员外郎等职,乾隆三十六年(1771),姚鼐被擢升为刑部广东司郎中,足见其官运亨通。但正因任刑部广东司郎中一职,致使姚鼐与封建君王的价值理念产生极大冲突,从而促促使其从庙堂走向山林。在《述怀二首》中,姚鼐这样说道:
自是百年来,法家常继轨。刑官岂易为,乃及末小子。顾念同形生,安可欲之死。苟足禁暴虐,用威非得已。所虑稍刻深,轻重有失理。文条岂无说,人情或不尔。不肖常浅识,仓卒署纸
笔。恐非平生心,终坐再三起。长揖向上官,秋风向田里。
姚鼐秉笔直书,直言“自是百年来,法家常继轨”,指出清朝自入关后百年以来,一直以法家的刑名法术为司法纲领。尤其在姚鼐任职的时期,乾隆的统治政策由宽缓变为严猛,仅以文字狱为例,“不仅顺、康、雍三朝与之相比要逊色得多,就是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数年来寒窗苦读,十二年里“五踬一升”,姚鼐希冀可以大展宏图,孰料“刑官岂易为”,正直善良的姚鼐不忍草菅人命,不愿与其他刑官沆瀣一气,那理不清的卷宗,用不尽的刑具,挥之不去的哀鸣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顾念同形生,安可欲之死”,孤立无援的姚鼐实在不忍直视淋漓的鲜血,因而“长揖向上官,秋风向田里”,用舍行藏,姚鼐“宁犯天下之所不韪,而不为吾心之所不安”(姚鼐《礼笺序》),毅然决然地欲选择与统治者决裂,这该是何等的气魄与气节!
政治环境险恶,为刑官不易是姚鼐辞官的直接原因之一;汉宋之争激烈,姚鼐与四库馆臣学术不侔是另一直接原因。
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乾隆帝准安徽学政朱筠奏,派员核对《永乐大典》,开四库全书馆,以纪昀为总裁官,征戴震、邵晋涵等入馆编校。四库全书馆既开,选一时翰林宿学为纂修官。诸城刘文正公统勋、大兴朱竹君筠。咸荐姚鼐以所守官入局,由刑部入馆充校办。当时非翰林而为纂修官者共八人,尤以姚鼐、戴震、程晋芳、任大椿四人最为人称道。
乾隆中叶,汉学犹炽。以纪昀为总裁官的四库馆臣大多是汉学家,故而衡量古籍多用汉学目光,排斥其他见解。尊崇宋学,视程朱为父师的姚鼐自然备受压抑,虽然他极力回击汉学家的种种反宋言论,甚至在《程绵庄文集序》中直接批评戴震,但终究力小而孤。于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夏秋之间,在四库馆中呆了不到两年的姚鼐,以疾请辞。
姚鼐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兵部主事始,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毅然辞官,其间约为九年。在诗歌《阜城作》中,姚鼐用“十年省阁内,回首竟何成”对这段宦海生涯进行了饱含遗憾的评价。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孟祥风在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模式”升级版方面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下步有什么打算?怎样进一步培育...
诸城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