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贫困帽 大沟靠“三宝”

青岛早报 2018-10-12 06:25 大字

凌晨四点,“咩咩”的羊叫声、汽车的轰鸣声让深处丘陵地带的大沟村变得热热闹闹。农历“逢三排八”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大沟村集,这时的集市已经人头攒动,三五人聚集,轻声细语地谈论着价格;成群的羊挤在一起,在汽车的灯光下来回走动……

大沟村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政府驻地东北4.8公里处,地处丘陵地带,全村共443户。 2014年该村为省定贫困村,2016年贫困户全部脱贫,省定贫困村也成功摘帽,2017年实现村集体可支配收入18万元。

“花”好“蝶”自来

“近两年我们找准定位,通过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辟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大沟村支部书记逄宗淑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这成了附近地区规模最大的羊市,每集的交易量可达上百只,来自临沂、日照、高密、诸城、胶州等地的客户也随处可见。 ”

刚卖了28只黑羊的村民单宝宗,接过了客户手中的27000元,揣进了自己的布兜里。 “交通方便了,一些外地的客户也经常带着大车来到这里,羊市规模越来越大。 ”单宝宗高兴地拿着手机,给记者翻看与他联系的潍坊、临沂等地客户的名字,“现在他们还会经常给我打电话问是否还有羊,可我这近百只羊到现在为止都卖没了。”伴随着养殖业带来的红利,养殖户从原来的百八十户直接翻了一番。

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集市的大改造。 “除了实现土路变柏油路外,我们结合本地特色,投资20万元为村农产品交易市场提升改造,建设了彩钢瓦交易大棚1个,新建摊位240米。 ”青岛西海岸新区扶贫办副主任张辉介绍,除了给养殖业带来利好外,也让本来小有名气的红薯、芋头、板栗这大沟“三宝”更加有名。

彩钢瓦交易大棚、240米的新建摊位、800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大沟村的集市告别了看天摆摊的境况。“现在刮风下雨都不耽误买卖,农产品交易量明显增加,单是红薯一个集就能销售3万斤左右。”逄宗淑说道,集市改造后不但增加了农产品交易量,更是促进了村民增收。

逄宗淑指着离集市不远的公交站牌告诉记者,2016年村里通了公交车,彻底改变了只能骑着摩托车去六汪镇驻地坐公交车的历史,现在很多青岛市区的老人经常来这里赶集。

特色种植让钱包鼓了

大沟村耕地多数为沙土地,地势高低不平,种植粮食或者花生产量都不高。“于是我们就瞅准了适宜村里土地生长的农产品种类,比如红薯、芋头、板栗,然后鼓励和发动村民广泛种植。 ”逄宗淑说,村里这“三宝”特色种植渐成规模,目前板栗400亩、芋头300亩、红薯100亩。

逄宗淑也尝到了市场带来的甜头。“以前板栗的价格因为集市人少,只能卖五六块钱一斤,这两年市场人气旺,板栗的价格翻了一番。 ”她告诉记者,自己家20亩板栗,一年下来也可以收入近2万块钱。

眼下正是红薯的收获时节,走进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为迎接红薯的丰收忙碌地准备着。 “还有几天就要收获了,今年红薯长势好,收成一定不错。 ”单连明是大沟村红薯种植大户,更是村里红薯产业的带头人。

“前几年种植的品种市场反馈不是很好,顾客普遍反映丝多不甜,我就想着换个品种,提高红薯品质。”为此,四十多岁的单连明从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引进新品种红薯苗,并摸索出适合自己村子种植的“西瓜红”和“红香蕉”两个优质品种。他还将眼光放长远,盖起红薯窖做起了红薯收购买卖,带动村里七八十户村民搞起了红薯种植产业。“平均一块五一斤,一年连收购带种植能卖上100多万斤,年收入40多万没问题。”单连明笑道,怎么也想不到种红薯让自己奔上了小康,还能带着村里人一起致富。

授之以渔由脱贫到致富

脱贫找准了路子,大沟村的发展便迈开了步子。不单就脱贫而脱贫,关键要以脱贫而富民。村民富了,省定贫困村的历史也一去不复返。

在探索适宜本村的种植、养殖业之外,大沟村更是积极引进了新的扶贫项目。 “利用扶贫资金在村里建设了1处综合用房,用于对外出租发展第三产业,现在村里每年能得到2万元租金。 ”青岛西海岸新区扶贫办副主任张辉说,在村里还引进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光伏发电年均收入近3万元。

不仅如此,该村还尝到了西海岸新区积极探索实施的“资产收益型”扶贫新模式带来的扶贫红利。大沟村利用三年扶贫资金180万元购买黄发集团商业资产,兜底保障8%的年收益率,目前项目租金收益共计38.4万元,走出了一条“输血”“造血”互通互联的可持续扶贫之路。

逄宗淑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扶贫项目收益共计430968.62元,不但改善了村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今年1月份还为部分村民发放了1.6万元取暖补助,村庄安全监控设备目前也正在安装中,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大沟村百姓的脸上,满满的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下一步,我们打算把村里的红薯、芋头、板栗等经济作物打造成优质农产品品牌,让种植真正成为一项产业,持续为村里的百姓增收。 ”逄宗淑向记者说着村里接下来的计划,村里还计划打造一条刨芋头、红薯——摘葡萄、鲜桃——沿河公园休闲观光的旅游路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进一步增加,巩固脱贫成效。

找好脱贫和振兴结合点

“脱贫了,生活兜住底了,生产有起色了,人有精气神了,这就给乡村振兴打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沙子上不能盖高楼,衣食无着、穷乡僻壤,不能一步蹦到振兴状态。”青岛西海岸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好比说,一个村子从无到有,建了蔬菜大棚,搞了光伏发电,有了扶贫车间,这些举措,既通往脱贫,又通向振兴,用老百姓话讲:搂草打兔子——一举两得。那么,一定条件下就可以合并同类项。

产业是棵摇钱树,是经济的基础,有了它,乡亲们才能有吃不完的果子、使不完的钱。乡村振兴,离不开现代农业、乡村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拉动。脱贫攻坚,从输血变造血,同样也离不开产业支撑。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而脱贫也需要文化支撑,有文化,才能眼明心亮。扶贫最终扶的是人,得扶人的智和志。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而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正是脱贫攻坚中挑大梁的。干部队伍过不过硬,脱贫攻坚正是一块试金石。

此外,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要求都高度一致。总之,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应该找好结合点,编好麻花辫、打好组合拳,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刘海龙 通讯员张涛 魏宗芹

新闻推荐

天南地北的山东老乡回家了同乡会是山东招才引资工作站

全美山东同乡会联合总会总会长刘风强新西兰华人妇女联合会会长、山东同乡联谊会会长车卫星澳大利亚西澳...

诸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诸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