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没”在大明湖新景区的老街巷

齐鲁晚报 2018-10-08 05:31 大字

▲曾经的秋柳园街□杨曙明

扩容之后的大明湖,让泉城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可是,在璀璨的光芒下,我们这代济南人,眼前还时常闪现出那些被光芒“淹没”的老街巷。

记得那是2007年,为了迎接2009年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市政府实施了大明湖扩容工程。扩容就要拆迁。于是,原来位于大明湖南岸的那些老街巷便被历史所“淹没”,其中有学院街、秋柳园街、北曾家桥街、汇泉寺街、贺胜戏场街、北门里街、前高祥后街、后高祥后街、东西历山街、南北历山街、木头园子街、皮家胡同、东玉斌府街、东镰把胡同、西镰把胡同、阁子前街、阁子后街等。

地名是地标,地标也是历史。秋柳园街是因为王士禛的秋柳诗、秋柳园而得名;前高祥后街和后高祥后街,是因为街上住户的高大院墙而得名;学院街得名于清代提督学院的所在地;汇泉寺街曾名二郎庙街,得名是因为街上有座不大的二郎庙;北门里街是因为地处北水门内而得名;仪宾是明代时对宗室诸王女婿的称谓,东玉斌府街是因为街上曾经居住过陈姓仪宾(谐音玉斌)而得名;木头园子街是因旧时曾是堆放木头的场地而得名;东西历山街和南北历山街因为可以望见历山(千佛山)而得名;太平街是因为街上的太平泉而得名;东、西镰把胡同是因为街道的形状类似镰刀把而得名;北曾家桥的得名是因为旧时街上有座冠名曾家的小桥。

旧时济南府曾有座汇波寺,三开间,道教庙宇。汇波寺地处丁字路口,其三面所对的街巷早先被称为汇波街;又因为寺上建有阁楼,所以后来就以阁楼为地标,其南面的街道被称为阁子前街,北面的街道被称为阁子后街,西面的街道自然而然就被称为阁子西街。阁楼及寺庙早在1946年就被拆除。

“贺胜戏场”的街名更有意思。清末时,街上有处颇为简陋的“火神戏场”,俗称“大舞台”,每年农历三月十八火神诞辰之日,这里都会有祭祀火神的演出。上世纪30年代,戏场失火被毁,且没再重建,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为“火剩戏场”。或许是“火剩”的说法不吉利,于是便谐音为“贺胜戏场”,此后便成为街名。

其实,在大明湖扩容之前的二三十年间,随着明湖路的拓宽改造和街道名称的几次调整,一些旧时的街巷名称或被撤销,或被合并,已经成为历史。如:司家码头、大梁隅首、小梁隅首、二郎庙街、阁子西街等。

被大明湖新区“淹没”的这些老街巷,由于地处湖畔,且又是城内诸水流入大明湖的途经地,因而地下水位较高,每逢夏秋雨临,清泉石上流的情形便会重现。当年我特别喜欢“清泉石上流”那种感觉,那么恣意,那么惬意,那么身心舒畅。

在上面这些街巷中,对文人墨客而言,秋柳园街无疑名气最大。旧时的秋柳园街多有弯曲,且宽窄不一,因为紧邻大明湖,所以那青石板路面成年累月都是潮乎乎的,传说这里曾经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禛读书的地方。王士禛别号渔洋山人,祖籍诸城,后迁居桓台。“济南山水天下无,剩山残水还自殊”,当年,王士禛在游历济南的时候,曾用诗文对济南山水做过很多充满感情的吟诵。顺治十四年初秋,他会诗友于大明湖的水面亭,怅然有感,赋诗《秋柳四首》。诗中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柳”字,令人称绝,甚为文人推崇。后世文人为了迎合他的诗作,便成立了“秋柳诗社”,并建馆舍多间,取名为“秋柳园”,门前的街道自然而然也就成为秋柳园街。时下大明湖新景区内有处“秋柳园”,此为修缮翻新后的“秋柳园”旧址。门前有简介,记录了秋柳园的变迁和沧桑;院内正堂名“清远堂”,厅内陈列有王士禛的画像以及他的文学成就;正堂二层为“秋柳诗社”,为文人墨客舞笔弄墨的地方。正堂北的水面上,有天心水面亭,与历下亭遥遥相对。置身在水面亭上,秋柳园、秋柳诗社、碧波明湖、历下亭,构成了秋柳含烟的胜景。每每置身此地,我都会触景生情,都能感受到“青石板作纸,杨柳枝为毫,明湖水泼墨,秋柳诗成行”的意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交那几年,我曾在济南船用机械厂工作过多年。我们厂子里的马师傅家住汇泉寺街南头路西。他们家不大的小院内有口水井,夏日里我们坐在小院里聊天、喝酒,吃个在井水里冰镇过的西瓜,那种美好的感觉至今说起来还滋滋有味。不过,在上面这些消失了的老街巷中,我最难忘的还是南北历山街。因为这条街不仅是我当年上下班的途经之路,而且还因为这里有杨秀芝。

1929年出生的杨秀芝,1952年起参加街道居委会工作,长期担任南北历山街居委会主任,直到去世前还担任着居委会的党总支书记。她从小杨、杨大姐,到杨大妈、杨奶奶,从事居委会工作50多年,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当年历下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居委会工作的旗帜、标杆,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居委会的工作,都是些事关群众生活的琐碎事,可这些琐碎事,却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威望,关系着居民的幸福指数,杨秀芝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南北历山街地处老城边沿,当年为了解决居民生活的不方便,她带头凑了20元钱,从“提篮小卖”开始,一步步创办起了经营400多个品种的便民服务商店,成立了容纳140多个孩子的托儿所,办起了学生小饭桌、缝纫组、面条加工点、奶站、儿童课外活动站等设施,居委会服务项目达到20多个,在全国首创了“十不出居”的经验。这个“十不出居”后来在全市和全省得以推广。

当年上下班途经南北历山街的时候,我经常能够看到她老人家忙忙碌碌的身影。那时候我们虽不相识,但我很敬佩她;后来我们相识了,她让我更敬佩了。别的不说,仅是当居委会主任前28年分文不取,没有任何报酬的无私奉献,就值得后人永远纪念她。时下大明湖新景区的鹊华桥,就坐落在南北历山街的旧址上。站在鹊华桥上,我北望南眺,眼前还会闪现出南北历山街的街景,还会闪现出杨秀芝那不知疲倦的光辉形象。

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虽然破旧立新是社会进步之必然,但历史是“旧事”集锦,城市文脉要靠“旧事”连串,但愿我们的城市建设者们,在搞好建设的同时,莫忘续写好历史文脉,多出“秋柳园”这样的力作,方无愧于先贤,无愧于后人。

新闻推荐

龙都街道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发展

□记者张鹏通讯员徐桂军报道本报诸城讯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以来,诸城市龙都街道坚持...

诸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诸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