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的乡村振兴梦

潍坊日报 2018-08-04 10:17 大字

□本报记者潘来奎

通讯员徐春光

时下,正是火龙果挂满枝头的季节,在位于诸城市林家村镇驻地,毗邻林家村青岛产业园的青朴园火龙果采摘大棚内一派“红火”景象。紫红的火龙果压弯了枝条,鲜嫩的色泽让人流连忘返。

“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种出火龙果!太激动了,终于吃到当地种的火龙果了!”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李女士在朋友圈里看到火龙果成熟的信息,周末特地驾车带着孩子过来,品尝最新鲜的火龙果,体验采摘的乐趣。

2014年底,曾经在某上市公司做过“董秘”的王汉雨,放弃了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位,跨界当上了“新农人”,转行从事休闲农业,开启了自己全新的创业旅程。

进入伏天,天气虽然开启“烧烤”模式,但在青朴园火龙果采摘大棚里却并不太热——这得益于现代化的降温技术,大棚里始终保持着25℃左右的火龙果最佳生长温度。王汉雨告诉记者:“温度高了植株就会休眠,影响开花坐果,温度低了影响根系发育;湿度方面更为严格,控制好湿度是实现有机种植的重要条件。”作为诸城及周边地区单体种植面积最大的“火龙果大王”,44岁的王汉雨向来偏爱新技术:增温、降温和补光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远程监控自动卷帘设施,生物防控技术统统都要用上。此外,他还不惜成本从台湾引进红水晶优质种苗进行驯化、定植……

“火龙果在晚上开花,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不少人想亲睹开花盛况,园区就开园售票,每天晚上人流不断。不仅增加了门票收入,还宣传了园区。”王汉雨说,今年初又从广东从化引进三个火龙果新品种,还学到一项增收新技能,那就是向文化旅游方面延伸,与种植业结合。王汉雨告诉记者,以前管理园区,只要等结了果子就想办法卖掉换钱就行,现在要把农业种植全过程做成聚人气的“金字招牌”。

“这几年的学习让我思路拓展了许多,除了火龙果,还逐步推出了樱桃、车厘子、无花果、草莓、桃子、苹果、梨、山楂等水果品种,还种植了60亩法桐、樱花、海棠、黑松等绿化苗木,我希望能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的游客打造一个四季都有水果吃的常青果园。”王汉雨说。所有的土壤都经过了技术改良,确保土壤无污染杂质,所有的肥料都是有机的。王汉雨边介绍边摘下一枚火龙果剥开外皮递过来,只见那紫红色的果肉泛着新鲜的光泽,汁水已淌了一手心。

据了解,该产业园目前已投资1500多万元,占地610亩,以种植和采摘为主,后期还准备将基地进行改造升级、配套建设生态休闲餐厅、果特商店、休闲观光、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生态农业园。

在王汉雨看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用创客思维来改变传统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能量和活力。下一步,王汉雨想着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搞特色种植、采摘,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公司与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共同体,走出了一条企业、农民“共赢之路”,让更多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

新闻推荐

图书馆成为暑期市民学习好去处

□记者张鹏通讯员刘旭旭报道本报诸城讯正值炎热夏日,市民到诸城市图书馆借书和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特...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