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资本下乡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本报记者张秋德
通讯员徐春光
“组培是工厂化育苗的一个过程,保持我们优良种苗的优良性状,基因不变,后期我们再进行脱毒处理,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缩短了育苗的周期。”诸城农林科技孵化器技术总监李淑军介绍说。
在诸城市南湖生态经济区,这块占地超千亩的“农林科技孵化器”,现代组培中心、智能温室、基质车间等各种科研设施一应俱全,它由诸城市财政投资5000万元建设,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长期合作,利用组培育苗技术,年可繁育各类优质苗木1000万株。记者在这里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温室里的果苗移栽驯化,半年后就可种到果园里。
在李淑军看来,企业发展市场前景看好,源于在全市推行的农业结构调整。诸城的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都起源于畜禽养殖业,反而导致种植业规模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产业链、价值链低,农民收入不高。诸城市农业局局长韩明光分析,要打破这种局面,重点是思考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就是农副产品在农民手里,通过不同的手段,分享到社会上应该是由各个层面的增值,而农民能从这部分增值中获取到最大的收益。”
推动种植业增质增效,出路在科技,活力在创新。诸城市决定打破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方式,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民结成利益联结体,同时结合山区丘陵多的现状,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园区“新六产”。“我们感觉通过工商资本下乡,带去资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带去一些理念和观念上的变化,带去人才和科学技术的支撑,真正把农业做成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好的这么一个产业。”诸城市副市长杨连富告诉记者。
在东方田园,由诸城当地一家企业投资的田园综合体已初见规模。刚栽植不久的2000多亩林果已冒出新枝,附近村民老杨正带领二三十名农民剪枝培土,现在这里的村民不仅拿到每亩近千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在这里打工挣钱。沈家沟村村民杨维平说,这里常年有活,干到腊月二十九也行,三十也行,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块钱。
刘玉伟就是东方田园的总经理,他的园里统一购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测土施肥,统一进行果蔬加工,统一一个链条电商平台销售。
“我们要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引领区、示范区,创新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杨连富说。
目前,诸城市已有11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下乡办厂、建基地,吸引工商资本15亿元,形成涵盖肉食品、粮油、蔬菜、茶叶四大系列400多个品种的产业链,90%的农产品实现就地加工转化。
新闻推荐
2018年潍坊(诸城)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成功举行本报讯防震警报作响、学生们身穿校服快速撤离、通信医疗消防立即到...
诸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诸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