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做起跨界融合 ◆供应链服务与扩大贸易相结合◆依靠国际品牌与国际标准提升影响力
图为桑莎物流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配货作业。□本报记者杨国胜张鹏
本报通讯员谷宏伟
诸城市密州街道工业大道东侧,是桑莎检通高端出口检品物流中心项目。在物流中心车间内,近百名工作人员正在配货中,只需把包装好的服装放到传送带上,就可完成自动扫码配货。
“今天的货物都是为日本2000多家店铺配送的,大约有14万包,25万件服装。”物流中心负责人徐培香告诉记者。从2002年,桑莎集团就成立了物流中心,负责为客户发送订单货物。2014年,在工业大道旁新建物流中心后,配送更加精细化。“以前我们一次订单统一发货,到日本后再自行分包装为店面配送。现在我们在物流中心提前分货配好,这样既可以收取配送费用,还可以让客户更稳定。”徐培香说,今年以来,桑莎集团的外贸订单攀升,仅在物流中心,每天平均发出10万包,15万件服装。
在物流中心前,桑莎检通项目进入最后的设备引进中。项目建成后,日检能力30万件,这项“跨界业务”承担着区域性服装纺织日用轻工业品的出口检验鉴定及技术服务,可完成出口创汇5.5亿美元以上,对促进服装类出口发挥积极作用。
搭建平台,供应链服务与扩大贸易相结合是诸城市促进外贸出口的亮点工程。今年8月份,青岛保税港区诸城功能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成为山东省内第5家成功运营的保税物流中心,开辟了一条连接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的便捷通道。目前,保税物流中心新增进出口企业26家,拉动出口1.2亿元,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新引擎。自5月9日全省原产地签证服务“县县通”工程在诸城市启动以来,打通了自贸协定实施便利化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共为30多家企业免费办理业务,签发各类证书2400余份,为企业节省各类费用1000多万元。
同时,该市推出政务服务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将开放发展列为市委市政府一把手工程。“我们发挥全市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及时处理外商投资、外贸领域出现的问题,商务、财政、税务、外汇、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既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建立起外资进入、商品进出口、对外经济合作的绿色通道。”诸城市商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会福介绍说,通过大通关协作机制,诸城全面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升服务效率,优化软环境,为外商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产业跨界融合、加速转移的重大机遇,诸城市推动外贸结构优化、转型升级。重点推进现有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针织服装基地、轻工木器基地、禽肉制品基地等12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实施“互联网+外贸”行动计划,加快全球贸易通、世贸通、一达通等各类跨境电商建设,推动网上签约订单,培育新的增长点,构建新型内外贸一体化体系。为推进产业链升级,当地引导企业通过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等,改变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使投入产出效率更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
据王会福介绍,不少企业通过市场主导,积极培育国际品牌与制订国际标准。在东晓、美晨、得利斯等企业已注册30多个马德里国际商标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泸河”、“兴贸”等7个“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影响力。这些龙头企业主动适应出口目标市场行业及产品标准需求,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的研发和制修订工作,在重点产业形成一系列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标准,提升自主品牌的国际认可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节点城市、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和自贸区市场设立展销中心或公共海外仓,优化海外市场布局。
今年以来,诸城市深入落实开放发展新理念,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目前,新孵化外贸企业50多家,其中32家有实质性进出口业务。1-10月份,该市完成进出口总额84.9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77.9亿元,同比增长8.0%;进口7亿元,同比增长4.4%。前10个月,外资企业达到104家,实际利用外资3.6亿元,同比增长74%。
新闻推荐
“琴痴”尹来敏三十余年潜心抚琴、斫琴,期待更多年轻人传承古琴艺术
明代刘伯温在其著作《郁离子》中谈道:“斫而为琴,弦而鼓之。”汉字“斫”,就是用刀、斧等器物劈砍的意思,因古人最早是以斧削木制琴,所以称为“斫琴”,“斫琴师”的称谓也沿用至今。据说最早的斫...
诸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诸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