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里咋种出高端西红柿 寿光市卧铺村村民:无土栽培技术帮了大忙

农村大众报 2021-12-14 14:07 大字

“我们现在种的都是口感型西红柿,生长期要比普通西红柿长半个月。这种西红柿最大特色就是风味浓郁,适合鲜食,能吃出几十年前老西红柿的味道。”侯相军边说,边摘下一个红彤彤的西红柿,轻轻一掰,里面都是沙瓤。

让人意外的是,这么优质的西红柿,竟是在寿光市北部的盐碱地上种出来的。

侯相军是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卧铺村村民,也是村里第一批建大棚的村民。利用无土栽培技术,侯相军等人,在距离渤海海岸不足30里地的盐碱地上,成功种出蔬菜,其效益是之前种棉花的几十倍。

“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风吹白粉起,就是不打粮”是流传于当地的一首打油诗,诉说着昔日盐碱地上的真实境况。侯相军回忆说,2017年准备建大棚时,大多数村民都持怀疑态度,根本不相信盐碱地上能种菜。“当时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如果不尝试,盐碱地的农业效益永远无法提高。”

很快,8座200米长、15米宽的高标准蔬菜大棚拔地而起。在当地农技专家指导下,侯相军等人在大棚里挖出种植槽,铺上防渗膜,再填上炉渣、沙子等作为基质,同时,安装上水肥一体化设备,保障蔬菜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及时供应。

“在盐碱地挖出一个种植槽,把蔬菜根系跟盐碱土壤隔绝,再利用滴管技术,提供精准的肥水供应,就相当于把蔬菜种到一个花盆里。”侯相军这样比喻这种栽培模式。

当年秋天,8位村民不仅把西红柿种活了,还结出了红彤彤的西红柿。“第一年经验不足,产量一般,5亩地的大棚卖了16万元,但比以前种棉花效益翻了很多倍。”侯相军说。以前当地主要种植棉花,一亩棉花毛收入最多1000元,一亩大棚蔬菜可以顶三四十亩棉花的收入。

随着种植经验的不断丰富,侯相军等菜农的种植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从2018年起,他们把普通西红柿改成口感西红柿,并采取加大通风等措施,降低棚内温度,延长西红柿的生产期,提升风味。现在,口感型西红柿的销售价格比普通西红柿高出50%以上,一个大棚一年收入达到二十五六万元。

采用基质栽培不仅解决了盐碱地不能种菜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不接触土壤,避免了根线虫等多种土传病害,减少农药用量,生产出来的蔬菜更安全。“栽培基质只需要每年换茬时,彻底消毒一次就可以,能多年循环利用。”

看到无土栽培大棚的效果,卧铺村的很多村民也开始建大棚,目前全村大棚已经达到54个。由于当地浅层地下水含卤较高,为了保证充足的灌溉用水,在当地相关部门支持下,村里先后打了3眼500多米深的深井。

据了解,目前双王城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已建成南木桥、北木桥、卧铺、寇家坞等4个高品质园区,无土栽培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农村大众报记者李伟

通讯员王浩宇

新闻推荐

潍坊四县市上榜全国百强

本报讯(纪哲)12月6日,全国县域经济专业智库社会组织——中郡研究所完成并发布了《2021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