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收藏老银饰 寿光郑宝慧收藏百余件,想让更多人了解银饰的魅力
寿光市古城街道垒村村民郑宝慧自小对老银饰产生兴趣,多年来致力于老银饰的收藏,目前已收藏上百件。他希望保护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化精粹,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图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隋炜凤
从小对银饰有兴趣
银冠、发簪、手镯、银锁、银挂饰……11月21日,记者走进郑宝慧的工作室,各种造型古朴雅致、文化内涵丰富的银饰整齐陈列,让人眼花缭乱。“这是鱼化龙银挂件,挂件呈龙头鱼尾之势,寓意金榜题名,是我从朋友那里买来的,线条细腻,手工细致。”41岁的郑宝慧介绍着自己的“宝贝”。他收藏的老银饰有上百件,大多是出自清代、民国时期。
“小时候我常看见爷爷一锤一锤地敲打,手工制作银饰,逐渐对银饰产生了兴趣。”郑宝慧说,他爷爷是个银匠,小时候听爷爷讲述在街头制作银饰的故事是他最开心的事情。2007年,爷爷去世后留下一些民国时期的银挂锁和头饰,郑宝慧也开始搜集老银饰。
郑宝慧介绍,明清至民国时期,银饰是中国妇女最常见的饰物之一。“服饰不分家,有时候银饰不是孤立存在的。”在郑宝慧的工作室里还收藏了一些旧服饰,如旧时女子嫁衣、礼服、长袍,还有云肩、挽袖等。
常为收藏银饰四处奔走
“老银饰是古人完全手工制作的,工匠在制作敲打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现在的银饰基本上都是机器做的,没有了老银饰那种韵味。”郑宝慧表示,制作一件老银饰大致要经过化银、铸料、成型、錾花、焊接、清洗等十几道工艺流程,工匠需要制作十几个小时,如果是更精细的银器,花费的精力就更多了,每一件老银饰都承载着老一辈银匠的匠心。
郑宝慧在收藏老银饰的同时,还潜心研究其背后所蕴含的民俗以及银器文化。“像小孩子的‘长命锁’等就蕴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代表吉祥如意和长命百岁的美好心愿。”郑宝慧说,每一件老银饰都有故事,当时工匠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制作的,哪些人佩戴过,这些都让他好奇。
郑宝慧对收藏过的每一件银饰都充满感情,经常为了一件银饰四处奔走。其中,有一套民国时期的银嫁妆,里面有手镯、耳坠、戒指等,当时听闻寿光的一个朋友收藏了这样一套银饰,他赶紧到朋友家一饱眼福。但是当他赶到的时候,朋友已经转让给了一位临沂的银饰爱好者,郑宝慧又辗转追到临沂,终于将这套银饰买了回来。“过程虽辛苦,不过最终得到了东西,又认识了朋友,很值!”
近期,郑宝慧刚在当地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银饰展。“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来保护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化精粹,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郑宝慧说。
新闻推荐
示范园成了新品种“试验田” 先试验再推广,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升级
栓皮栎育苗基地内,正在分批次进行育苗。“棚里马上就到进苗的时候了,现在正在做最后的准备。”11月17日,济宁市...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