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 这三个合作社告诉你答案
尹成友(左)站在大棚顶讲述他的创业故事。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文/图
“寿光农人年收入 40 万元”——不久前,这样一则关于寿光农民收入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在寿光,种蔬菜到底多赚钱?
“一个大棚,一年纯收入能有 40 万元。”寿光市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揭晓了问题的答案。位于寿光市最东边,地理偏僻也缺资源的东斟灌村,十多年的时间,村里的彩椒产业迅速发展,2019 年,东斟灌村带动周边菜农销售彩椒 1.4 亿元,成为了“寿光模式”的样板村。
东斟灌是如何做到的?
自 2008 年以来,三个合作社的依次创立,成就了这个村的“传奇”。
五彩椒在东斟灌村有二十多年的种植历史。“全国各地种蔬菜,种彩椒,产量快速上升的同时,市场话语权掌握在了客商手中。”李新生告诉记者,2008年村民种出来的彩椒,卖不出去,也卖不上价。为了解决问题,党支部决定成立合作社,联合种植户,统一品种技术,提高斟灌五彩椒品质。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想种菜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的土地却不够用了。
怎么办?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让有能力有想法的村民都种上地,党支部作出了改变东斟灌彩椒产业命运的第二个决定——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就是把土地都整理出来,一亩地为一股,村民每人一股,每人年底保底分红600元。其余土地收益的40%二次分红,剩余作为村集体收入。有能力想种地的村民搞承包,交承包费。”李新生介绍,现在全村586户全部参加了土地合作社,一共386户承包土地,建大棚种彩椒,原来的分散经营也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经营。
眼看彩椒效益越来越好,村里的大棚越来越多,村民盖大棚的投入也快速增加。为了解决村民建设大棚的资金短缺问题,第三个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成立。
资金互助合作社,就是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存款利息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合作社员借款低于银行贷款利息。资金全部交给寿光农村商业银行代管。
彩椒产业品牌越叫越响
“现在,一个18亩的智能大棚,建造成本价70万元以上,每年纯收入接近40万元,两年就收回成本了。”东斟灌村村民李万庆告诉记者。
有钱赚,看得到希望,村里回来的年轻人就越来越多。“再给我一个选择的机会,我还会回村。”站在一个现代化种植大棚顶,37岁的尹成友告诉记者,5年前,他回乡种菜椒,村里优先给他解决了土地问题,还帮助解决资金贷款和种植技术等难题。和他一样的同龄人,村里越来越多。
年轻人建起来的大棚可不只是大,“智慧化”才是蔬菜大棚的发展方向,数字温控、智能雾化水肥一体等物联网技术,这几年在新建大棚中应用率已达90%。
钱有了,人来了,产业后劲更足了,乡村振兴的路子就越来越清晰可见。
下一步,东斟灌村将加大基地建设和质量管控力度,把全村大棚分为六个片区 ,村 干 部 每 人 包 一 个 片区,监督每一户记录好管理档案,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为市场提供生态环境更好、营养价值更高、品 质 更 优 良 的 健 康 农 产品。“接下来,村里腾出手来了,可以搞新农村建设了,让家家户户住上新房子。”李新生计划和村党委班子带着村民,开始谋划下一步新征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强尹成友说,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会义无反顾的回村。尹成友,37岁,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
寿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寿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