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菜乡 幸福美景多

潍坊日报 2021-04-19 10:32 大字

◤为80岁以上老人过大寿,为老人送上党和社会的温暖。▲乡村记忆馆成为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的好去处。▲工作学习之余,村民在农家书屋学习“充电”。▲寿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仪式。

□潍报全媒体记者王莹

传承中华千年文明底蕴,延绵齐鲁文化脉络,时光与经历铸就出寿光朴实与温润的城市性格。今日之寿光,不仅创造了影响全国的“寿光模式”,还陆续拥有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等多张金名片。

近年来,寿光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一个个民生工程,一项项为民举措,催开了菜乡百姓幸福的笑脸,折射出寿光用大手笔不断为百姓幸福加码的民生情怀,让每一位菜乡人真正沐浴在文化惠民的阳光下。

内外兼修

“红色殿堂”照亮绿色菜乡

遍布城乡的理论宣讲、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行走在菜乡大地,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根植于每一处角落,以各种方式融入群众生活,悄悄发芽、开花、结果,生成一幅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文明画卷。

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寿光把文明实践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有效载体,整合资源力量,创新体制机制,文明实践持续深化拓展、融入群众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红色殿堂”。

“全村老伙计齐聚一堂,吃饺子、看大戏,还有免费体检,日子越过越舒坦……”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化龙镇北柴村的孙秀兰不止一次点赞村里的孝老敬老之风。“特别是近两年的“敬老饺子宴”,每次参加俺都能高兴上好多天,就盼着下一次。”

像北柴村一样,如今,为80岁以上老人举办“敬老饺子宴”已在寿光975个村全部“开席”,成为乡村老人们的幸福盛会,形成了“村村举办、户户参与”的生动局面。从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日常“小事”入手,金马寨村、屯西村等50个村建成了“幸福食堂”,常年为老年人提供“一元”餐、免费餐,同步开展送理论政策、送戏曲舞蹈、免费理发、义诊等“敬老项目”。“敬老饺子宴”从最初单纯“吃饺子”,变成了“文化宴”“健康宴”“感恩宴”,不仅让老人感受到了党和社会的温暖,更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员干部的作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空前提高。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社会治理中心贯通融合,网格员、志愿者、媒体记者携手开展文明实践、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线上线下同频共振。针对年轻人冲动离婚等问题,寿光成立婚姻家庭志愿辅导中心,350多名志愿者对协议离婚夫妻进行“一对一”调解,先后帮助4296个家庭破镜重圆。

“刚忙完大棚里的农活就过来了,赶大集买点东西,顺路还能看看演出、听听戏,挺好!”寿光孙家集街道文明大讲堂内,从红歌联唱到党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文化人”的精彩演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向群众生产中常去、生活中常聚的地方延伸,寿光把宣讲课堂搬到“小广场”“大槐树”“胡同头”等群众乐去、常去的场所,开展“银杏树下话文明”“手绘黑板报”等宣讲700多场次,受众10万多人次;利用融媒体广播喇叭“村村响”,开设“好好学‘习’空中课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寿光在省内率先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选树办法》,注册志愿者达21.91万人,2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23人入选“中国好人”。寿光连续三年以全省县级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审测评,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考核中位列第一名,实现了文明实践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良性循环。

立足“生产学习两不误,脑袋口袋一起富”,结合“中国蔬菜之乡”特色优势,寿光将文明实践融入蔬菜产业链条,组织市镇村农业专家、种菜能手、土专家等组建农技志愿服务团队、技术互助小组1200多个,在975个村搭建起“千村千群”服务平台,蔬菜视频云校、“农邦主”“棚管家”等智慧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直播、远程诊断、实时互动等农技服务,为菜农解决技术难题5万多个,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0多项,寿光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288.9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存款过千亿元的县级市。

在解决文明实践有活力、可持续上发力,增强文明实践厚度。把文明实践纳入政府民生实事,落实1000万元财政资金保障,对基层文明实践所(站)实行星级评定,发放奖补资金510万元。引导各村把钥匙交给群众,让群众说了算,由群众日常管,文化场所逐步“活”起来、“火”起来。

组织实施“城乡牵手·文明联动”工程,107个部门单位与村“结对帮联”,给资金、上项目、送服务,实现城乡文明有效融合、深度互动。引导企业冠名基金,组织各类企业设立慈善冠名基金40余只,基金总额超过1.4亿元。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微笑明天基金等10个基金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实施精准化、标准化社会服务,为文明实践注入源头活水。

文明实践,群众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在稻田镇崔岭西村村“两委”办公大院门口,有一面特别的墙,墙上一排排的村民姓名后,跟着数量不等的红五星。崔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说,这是村里评选的文明信用户。崔岭西村226户,除了两户高龄老人外,其余224户全部被评定为文明信用户。

“我孝敬老人、遵纪守法、征信良好,还是村里的种植示范户,就被评定成为AAA级文明信用户,信用贷款额度30万元。”村民崔连胜说,他家种了3个蔬菜大棚,当他想扩大种植规模为资金发愁时,正是“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帮他解了难题。

“不用担保即可贷款,这是以前想不到的。见义勇为、注册志愿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还能加分,既弘扬了正能量,也让村里的工作有了抓手。”崔玉禄说。

“整村授信”支农新模式,将寿光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了群众急需的金融领域,让农民信用变成了“真金白银”。创新推出的“志愿服务贷”,依据志愿服务时长,为有资金需求的志愿者提供随用随借、随借随还的信贷支持,发放优惠贷款1.2亿元,让文明能“贷款”、信用可“变现”。

三位一体

城乡共享“文化阳光”

以文化聚民心、暖人心、强信心、筑同心。近年来,寿光“三个文化圈、三大工程、三大体系”一体推进,创新打造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无差别同享“文化阳光”,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市民参与程度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为争当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凝聚起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位于城郊的寿光市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菜农张淑娟和几个舞伴来到村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练舞厅,打开音响,跳起了广场舞。“这里还有书画室、艺术馆、儒学讲堂等,都向本村和邻村群众免费开放,我们天天来,文化馆的老师经常来给我们指导呢。”张淑娟一脸满足地对记者说道。

韩家牟城村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寿光以城镇街道为主体打造的“城郊辐射文化圈”的组成部分。

参照资源禀赋、人口密集度等条件,寿光因地制宜,错位谋划,在中心城区打造“城市核心文化圈”,建成了文化中心、市民阅读中心和蔬菜博物馆等一批大型场馆,按照“缺位补位”原则,借助社会力量,联合社区、企业、培训机构等,配套了城市书吧、图书馆分馆等补充性文化场所。重点打造以群众艺术培训、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的两个“文化圈基地”。村庄社区则全力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圈”,结合各村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特色,以“村文化大院”为基本载体,利用废弃、闲置用地,精心规划设计,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底蕴、人文特色,提升打造了乡村记忆馆等村级文化场所。目前,已建成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群众步行10分钟,就可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

一件件历经沧桑的老家什、一幅幅熟悉的老照片、一篇篇大事记……走进洛城街道洛西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馆,宛如步入时光隧道,村庄的历史和蕴藏其间的人文精神依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在推进“文化带动”工程中,寿光打造了107个文化特色村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都立足当地,特色突出,使各种场所和活动更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在“文化下乡”工程中,寿光将普及戏曲、非遗带进校园,让戏曲文化、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进军营、进福利院、进学校、进社区等,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服务”工程以办好“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目标,先后举办了重大节庆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团体大赛、文化惠民消费季等群众文化活动,该市文化、图书、博物和非遗等专业人员下沉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对庄户剧团和民间文艺演出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指导。2020年,培训各类城乡文化人才20000多人次,培育发展庄户剧团200多家,建立农村秧歌、高跷、腰鼓、舞龙舞狮等民间文艺演出队伍1000多支,年送戏1200余场、送电影11000余场,各类文艺演出、文化活动无差别普及,惠及广大群众。

前段时间,作为集体经济强村和社会治理先进村的屯西村,再次成为焦点:为传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他们投资一千多万元,与大牌机构合作,筹建全省首家寿光仓颉汉字艺术馆;同时对功能已经非常完备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进行扩建,新增练歌房一处,满足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品位和质量。

公共文化服务不是为了赢一时喝彩,要作为惠民走心的民生工程、德育工程持久开展下去,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为此,寿光市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投入体系和政策倾斜体系,寿光市财政每年度拿出1000万元作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各镇街也增加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切实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水平。创新推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星级评定,涌现出屯田村、韩家牟城村和三元朱村等星级站点典型,形成了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探索“引进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模式,党委、政府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在文化服务保障体系构建上出政策、供土地、免税收,引导企业和村里的乡贤捐资金、当参谋,文化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尽锐出击,提供好业务指导,创新组建“公益培训联盟”,由民间文化机构发起,群众自发参与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通过文化大比武、文化走亲等措施,形成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的生动局面,确保了公共文化服务动力足,有后劲。

精细管理

守护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寿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建设,尽最大努力为人民造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看城市、建城市,全面实施断头路打通、桥梁贯通、排水畅通“三个一批”道路工程,加速构建“八纵六横”城市主干路网。城乡环卫全域化保洁扎实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建成投用,成为全省第1个千吨县级焚烧发电厂。12个市级公园、47个社区公园、5个专类园及6个带状公园严格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管护,迎宾游园、彩虹公园等7个公园完成提升改造。

67家物业企业282个项目纳入动态监管,160个小区建立了电动车停放及充电设施台账,“红色物业”成效明显。高温水供热管网互联互通项目投入使用,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县域供热标杆工程;老旧小区供热设施改造按期完成,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通过提标改造,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水质均达标;新龙集团污泥耦合焚烧项目建成投运,在全市率先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成果丰硕,危房改造扶贫任务圆满收官。寿光智慧化农厕监管服务体系经验全省推广。

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寿光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按照“标杆建设、改造提升、优化整合、淘汰退出”的总思路,全面实施综合整治。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为做好道路扬尘精细化管控提供精准支持。实时监控546家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和重污染天气停限产措施落实。对污水处理厂出水各项指标实行超一级A管理,目前已提标至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对不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用地一律禁止开发;推动北控二期、清大国华一期危废项目建成并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在中龙环境开展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转运试点。2020年,寿光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85天,空气质量优良率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二位;4条潍坊市控以上重点河流全部达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卫生服务更加多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机构严格执行防范院内感染制度,未发生输入性聚集疫情;9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抗疫,得到高度评价。在寿光中医医院建设“治未病”中心,对镇街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改造提升,已投入使用;深化“全民艾健康”行动计划,建成6处潍坊市级示范单位和80处艾灸示范点。建设打造5处互联网医院,并与2家认证药房相联通,方便群众“居家问诊”和取药。

加快核酸实验室建设,日检测能力提升到1.2万份,基本满足寿光全市检测需要。扎实推进医改工作,调整组建3个紧密型医共体,按照“六个统一、六个不变”的管理运行模式有序推进中。7家镇街卫生院通过该市乡镇卫生院等级评价。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列全省137个县(市区)第1位。

教育是百年大计之本,是改善民生之基,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通过建设、改造学校,新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整治小区配套幼儿园,教育资源全面优化,充分满足市民子女就学需求;提升学校硬件设施、补充师资力量,改善学生的就学体验,有力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实施“校园3+”新模式、县域教育现代化典型等经验被重点推介,打造全链条终身教育体系入选全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在全市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中,寿光列各县市第一名。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百万市民幸福社保工程”深入推进,社保覆盖面不断拓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六连增”,连续16年提高工伤保险三项定期待遇标准,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了“七连涨”。着力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为4900多人发放各类失业保障资金1827万元。对符合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缴费困难群体,全部由政府代缴,代缴标准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300元。将年满60周岁、未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贫困人员全部纳入居民养老保险保障范围。采取“互联网+职业培训”新形式,完成各类就业创业培训15417人次,发放培训补贴544.9万元。保障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25人,发放公益性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共计317.9万元。

高擎利剑维护治安平稳。以问题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寿光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深化平安法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大局保持持续平安稳定,治安、信访形势持续向好,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逐年攀升。

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力量,形成以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为龙头,镇街区综治中心为实战平台、村居(社区)综治中心为基础、网格为“底座”,平战结合、运转高效的社会治理架构,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大增强。组建“一家亲”志愿调解队、“红袖标”平安巡防队、婚姻家庭志愿服务队、公益律师团等群防群治组织,营造起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浓厚氛围。

依托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群众诉求和矛盾问题基本实现第一时间收集、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创新打造“无讼超市”,搭建市镇村三级非诉纠纷解决平台,构建起集约化非诉纠纷解决体系,把矛盾解决在成诉、成访之前,工作经验被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六清”行动;统筹推进平安城市PPP项目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寿光联网视频监控数量达到3.8万路,200多家居民小区达到了“智慧小区”建设标准,技防村覆盖率达100%,为群众创造了安心、安业、安居的良好社会环境。

(本版图片由寿光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下沉现场查问题 聚焦重点促整改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邵光耀)4月15日,市生态环保现场督导组就信访交办件分组赴临朐县、昌乐县、寿光市、安丘市...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