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石磨磨制 留住绿豆扒谷老味道 李海涛从母亲手中接过手艺后,一直坚守至今
绿豆扒谷是一道传统的寿光美食,由于活累利薄,如今这道用传统老手艺、石磨“推”出来的美食已经很少有人做了。而寿光市上口镇李家南邵村的李海涛从母亲手中接过这门老手艺后坚守至今,迄今已经经营16年,他坚持使用石磨推,留住了这道美食的老味道。
□文/图潍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梅
磨绿豆坚持用石磨
3月14日早晨不到6时,李海涛就早早起床,走进制作绿豆扒谷的操作间。一盆盆绿豆经过一夜的浸泡,已经变鼓变软。他麻利地将泡好的绿豆盛在一个不锈钢的大箱子里备用,随后又将清洗好的菠菜,用切割机切成碎块。“放菠菜,主要是为了给绿豆扒谷增添更好看的绿色,一斤绿豆,我一般放二三两菠菜。”李海涛说着,将切碎的菠菜放入盛绿豆的箱子内,并用勺子拌匀。
接下来,就要用石磨磨绿豆了。李海涛对石磨进行了改良,用机械代替了人工。开关打开后,石磨开始转动起来。这时,李海涛用勺子舀起绿豆、菠菜灌入磨眼,很快绿油油、黏乎乎的绿豆糊糊从石磨的缝隙间涌出。李海涛的妻子、母亲用勺子将绿豆糊糊舀到一个个蒸盘中。他们一家配合默契,4个小时后所有绿豆磨好了。“以前做绿豆扒谷时,推磨全靠人工,是个辛苦活,而且忙活一天也做不了多少。”李海涛说,他们家从20年前开始,改良成了用电推石磨的方法,既省时又省力,而且用力均匀,磨出来的扒谷粗细均匀,更加好吃。有人说,市场上有电磨,可以更快更好地磨绿豆,但在李海涛看来,传统的绿豆扒谷就是用石磨推出来的,所以他会坚持用石磨推,保留这道美食的老味道。
淡季每天制作一千斤
随后,一盘盘绿豆糊糊被放入一个大蒸箱内。“蒸扒谷得用大火,十多分钟就蒸熟了。”李海涛说。
随着一阵阵香味不断从蒸箱内溢出,绿豆糊糊蒸熟了,绿油油十分好看,香气四溢。待热气慢慢散去后,李海涛和家人将一盘盘绿豆糊糊割成小方块,再用手攥成一个一个的圆形团子,绿豆扒谷就成形了。这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没有任何添加剂。蒸出来的扒谷不能直接吃,正宗吃法是按炒菜做法炒着吃。
“这种绿豆扒谷马上炒着吃非常好吃,但有的客户需要送人,我们会把它们做成真空包装的,可以多保存一段时间,也可以冰冻起来,不过口感没有刚做出来的好吃。”李海涛说,目前正是淡季,他们都是按订单的多少来加工绿豆扒谷,淡季时每天他们一般会做1000斤绿豆扒谷。每年进入腊月,是销售绿豆扒谷的旺季,每天的制作量是淡季的好几倍。绿豆扒谷做好后,他们有的往超市送,有的赶集零售,一天从早忙到晚睡不了几个小时。
用老手艺留住老味道
李海涛说,绿豆扒谷是正宗的寿光特产,历史源远流长。传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落难时,从临淄走至寿光,饥饿难耐,恰逢一老妇人提篮经过,施舍他一坨绿色团状食品。他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吃下,顿觉精神一振,体力恢复,对此惊叹不已。齐桓公成就霸业后,对这一美食十分怀念,询问百官,却无人知晓,后派官员至寿光访得,方了却此桩思念。
李海涛说,他今年45岁了,他们家做绿豆扒谷已经超过40年,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靠做绿豆扒谷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前些年,李海涛曾到家附近的工厂打工。他的父母一直坚持制作绿豆扒谷,随着年龄增长,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就想将制作绿豆扒谷的手艺传给儿子,让儿子继续干下去。李海涛深知其中的辛苦,但他还是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接手了这门营生。
“我刚开始接手这门手艺时,我们村有十多家做绿豆扒谷,如今只剩我们一家了。”李海涛说,制作绿豆扒谷是一个辛苦活,每天起早贪黑,而且利润非常低,很多人都选择了转行。他卖的绿豆扒谷每公斤7元钱,这些年来一直没涨过价。他坚信,通过薄利多销,也能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李海涛表示,他会坚守传统手艺,用石磨“推”出美食,让人们吃上传统口味的绿豆扒谷。
新闻推荐
一锉一刀一钳 唯爱马蹄声响 51岁的刘伟曾远赴他乡专门学习钉马掌技术,希望能将老手艺传承下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代替了畜力拉车,马、驴、牛等大牲口纷纷“下岗”,钉马掌的生意也就日薄西山了。如今要想再找...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