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温室里“育”出特色名片 白黄瓜种植让海阳农民走上脱贫致富新路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潘晓芸 摄影报道)今年63岁的祁云红,跟蔬菜大棚打了十几年交道。这些年,她的重心全扑在了海阳白黄瓜身上,掐掉干枯的叶子,用夹子扶直枝蔓,日复一日精心的培育,才有了白黄瓜今日全国飘香的盛景。
二十里店镇梨园后村是最早种植海阳白黄瓜的村庄之一,老书记孙国有见证了它从无到有,由有到优的艰难历程。“1991年春,海阳县委书记组织大家去寿光参观蔬菜大棚,寿光当时采用的是从辽宁瓦房店引进的琴弦式大棚,我们从那以后就开始引进这种大棚。”孙国有想起当年的白黄瓜成长之路,犹如昨天才发生的事情,历历在目。
1991年秋,是海阳白黄瓜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为发展蔬菜产业,海阳在烟台市鼓励大棚种植蔬菜,并创新思路首次将黄瓜引入大棚内进行种植。1992年春,海阳黄瓜大棚率先在两处落地,二十里店镇的梨园后村就是其中一处,大棚里第一批先上的是传统的绿黄瓜。“就这么一层塑料纸,竟然在这么冷的天气里种出了青翠的鲜黄瓜?”转过年的腊月春节前夕,孙国有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日,海阳大雪纷飞,棚里连片的黄瓜翠绿鲜嫩,棚外的老百姓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激动又惊奇。
大棚种植绿黄瓜让老百姓尝到了新鲜。1993年冬,梨园后村的棚里换上了海阳特有的白黄瓜,令孙国有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气温低,大部分白黄瓜冻死了,白黄瓜的第一次棚内种植宣告失败。
“我们后来分析原因,可能就是室外气温太低了。”接下来的两年,孙国有带着种植户将白黄瓜的种植时间提前至每年的早秋时节。
1995年秋,新一轮白黄瓜开始在棚里播种,几个月后的早春季节的黄瓜大获丰收,村民们将一桶桶新鲜多汁、口感爽脆的白黄瓜送往二十里店镇蔬菜批发市场售卖。
然而,白黄瓜起初的销售推广之路也困难重重。当时,由于白黄瓜的市场价格比绿黄瓜高一倍,当地老百姓并不买账。后来,直到初尝白黄瓜甘甜的人们口耳相传,白黄瓜方在市场上逐渐被接受。从不被认可到供不应求,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梨园后村的白黄瓜终于迎来了属于它们的春天,这让孙国有喜不自禁。质优价美的白黄瓜从二十里店镇蔬菜批发市场经市区蔬菜小贩之手后出现在各大酒店的餐桌上,这盘只在海阳土地上才长得出的“海阳白黄瓜”自此名扬四海,飘香全国餐桌。
大棚种植白黄瓜使梨园后村的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周围村庄纷纷借鉴。二十里店镇很快发展成为白黄瓜种植大镇。海阳市各级领导也非常肯定白黄瓜的种植模式,并在海阳市逐步大范围推广白黄瓜大棚种植经验。此后,经过烟台农管所等科研机构对白黄瓜品种的不断改良,白黄瓜大棚种植在海阳风生水起,逐渐成为海阳的一张特色名片。2008年,“海阳白黄瓜”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着电商产业的崛起,海阳白黄瓜更是成为商家推手的“新宠”,成为了海阳本地农特产的“主打招牌”。
在海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站站长姜兆伟看来,这些根正苗红的“海阳白黄瓜”,成就了白黄瓜与海阳大地的一段奇缘。
2021年的春天来了,梨园后村现任村书记修先斌在孙国有的指点下,开始忙活起富硒白黄瓜的种植推广。“九十年代的梨园后村,每个黄瓜大棚占地7分多地,合计二十几个大棚总面积不到十几亩地;如今俺村的黄瓜大棚占地六十余亩,每亩地最高收入6万块钱。”修先斌乐呵呵地说,正是这一根根青绿的白黄瓜,让村民们走出一条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新闻推荐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的公告 〔以下信息可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上(www.cbrc.gov.cn)查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市高新科技支行机构编码:B0018S337160009许可证流水号:00703783业务范...
寿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寿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