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经送宝! 援疆农技员扎根英吉沙播撒绿色希望

济宁晚报 2020-12-24 07:44 大字

本报记者李凤鸾通讯员 邓长征张鑫

冬日的英吉沙县阳光刚刚好,照耀在一座座拱棚上,折射出金灿灿的光芒,棚内的芹菜苗长势喜人,露出丰收的好兆头。忙着维修冬暖式大棚的援疆农技员和种植户们一边干活,一边交流。为确保新鲜蔬菜春节前上市,近日,英吉沙县各乡镇、各村抢抓天气有利时机,加派技术人员,加强指导力度,有序推进冬季蔬果种植工作。

英吉沙县地处祖国南疆边陲,土壤酸碱度过高。为使蔬菜产业迅速发展,来自山东的援疆农技员经过讨论研究,决定采取在种植过程中增施充分腐熟好的农家肥、有机肥的方案改良土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试验田土壤改良了,作物的根基扎牢了,种植的效益明显提高,获得当地群众的认可,并开始大面积推广。

“在济宁援疆指挥部科技扶贫理念的引导和援疆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当地农民种植蔬菜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可喜的是,多数人从最初的被动干活到现在积极主动学技术,接受新的蔬菜品种和管理模式,并要求种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这个思想的转变对加快脱贫致富和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意义。”援疆农技员杨希文说。

杨希文擅长无土栽培技术,进疆10个月以来,他在英吉沙县色提力乡无土栽培蔬菜基地,带领120名农民管理60座大棚的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樱桃等反季蔬菜瓜果。由于无土栽培蔬菜基地建设在戈壁滩,采用的水含碱量比较大,影响作物生长,杨希文大胆创新,对水进行改良,降低了PH值。此外,无土栽培蔬菜基地采用的是椰糠基质,在用肥上和土完全不同,为解决基地用肥问题,他多方筹措,联系到寿光生产的无土栽培基质专用肥,运送到英吉沙,既节约了基地经营成本,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找准病灶开对良方,因地制宜助农增收。”这是每一位农技员来疆的初衷,也是朝着目标这样干的。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他们积极主动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各种种植难题。援疆农技员张庆云运用滴灌+高垄+银灰色地膜,在萨罕镇种植的辣椒亩产收益达到3500元至4500元,获得当地农民广泛赞誉。援疆农技员徐成光在乌恰镇各村实地调研后,针对土地不平整、缺水土干等问题,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每家每户进行指导,提升了农业技术含量。

今年,英吉沙县在援疆资金的支持下,聘用15名来自山东的农村技术员,利用丰富的技术服务经历和田间管理实践经验,在全县14个乡镇开展农技服务工作。济宁援疆乡镇干部、英吉沙县克孜勒乡党委副书记王文利告诉记者,在农技员的指导下,今年的杏子无论数量还是个体质量均为近年最好,最大的达到90克。

俯身田间地头,把技术数据和科研论文写在英吉沙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播撒绿色的种子,让鲁喀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更紧密地抱在一起。援疆农技员们不仅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做好指导工作,而且无条件分享山东种植经验,把蔬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传授给当地技术员和农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培养200余名当地技术人员,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农技人才队伍。

新闻推荐

寿光农商银行“去单用卡”显实效

2020年,围绕推进“去单用卡”转化工作,寿光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党委“123456”总体工作思路,细化措施、强化执行...

寿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寿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