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云上农场依靠5G、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带来的高科技,汇集了所有土地、水分和空气等数据,田间地头的风吹草动“尽在掌中”,让农业基本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 农
?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
?巡检机器人在农场巡查
自古以来,农业都是靠天吃饭,粮食丰收还是歉收,全看是否风调雨顺。但在浙江乌镇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依靠5G、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带来的高科技,一个“农业大脑”就汇集了所有土地、水分和空气等数据,让农业基本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未来的智慧农业在乌镇已经崭露头角。
千里之外
农民可实时看到作物长势
走进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的大棚里,长势良好的绿油油的西红柿中间,有蜜蜂来回地采蜜授粉。“我们都是采用蜜蜂授粉,跟一般大棚人工授粉不同,这个大棚的温度、湿度都可以调控,各种通过‘云上大脑’直接传输到全国各地分中心。”负责人表示,在物联网、云计算的赋能下,“农业大脑”汇集了所有数据,相当于一个能够实时看到农户信息、土壤湿度、气温情况的总指挥部,田间地头的风吹草动“尽在掌中”。
在这个大棚里,笔者还看到了寿光野虎合作社种植的迷沙、千禧等四个品种的西红柿,都在利用无土栽培种植。
乌镇距离山东寿光813公里,但在5G网络的支撑下,寿光野虎村的西红柿种植户,可以远程实时查看合作社在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的大棚里西红柿的长势情况。
山东寿光是全国著名蔬菜基地,在寿光的野虎村,农民们种植西红柿,何时应该浇水、施肥,全都是凭经验和感觉,辛辛苦苦种植出来以后,一斤西红柿的收购价只有2~3元。
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土壤中铺设三层传感器,就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情况,让农户知道何时该浇水;各项数据指标都能通过物联网实时“上云”,标准化的生产得到了保证。
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作物标准化后,从农产品变为了农业商品,借助农业合作社统一打造的品牌,进入长三角地区的高端消费市场,每斤西红柿甚至能够卖到20元,附加值翻上了好几倍。
5G时代的智慧农业长这样
在一拢拢的番茄中间,有一个黑色的机器人,“背着”蓝色的框在田间移动。“这是我们的穿梭机器人,可以帮忙采摘和运输。”工作人员介绍,有了这些机器人,可以节省很多人力。
而大棚顶端还有两台空中轨道机器人,瞪着大眼睛对着大棚不停地扫描,它的任务是检测病变植物拍照识别及远程诊断等,并实时传输给云端的大脑。
每台机器人相当于一个终端,均由云端系统“驾驶”,并自带动力驱动,而这样的“黑科技”遍布于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的各个角落。
云棚系统数据方舱的大屏幕上,显示着试验场内的气候、种植、生产、农资、专家、销售、市场等各类农业数据。
笔者看到在一个5G数据桅杆的下方,还显示应用了北斗授时定位系统。“这些机器人或仪器采集的数据,都加上了北斗定位数据,这样产生的脱敏数据才真正的有价值,不然,不同地方数据混杂,对数据后续利用会产生不利影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利用在云棚部署的5G+数据桅杆,采用高精度土壤和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墒情等农作物信息,通过5G网络回传至农业大脑平台,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精准的种植模型,为作业人员提供精准作业决策信息,达到精准种植,合理灌溉,农业溯源的目标。
而在大棚外的金灿灿的稻田边,还有巡检机器人和空中机器人在工作,它们可对病害、虫害、草害以及生物生长周期等数据进行采集,并且利用5G网络进行高清视频回传,工作人员在可视化监控与管理界面进行精准操控作业,实现智能种植,智能防虫,智能除草,让实现大面积农业生态种植成为可能。
以往无人机植保依靠4G进行作业,飞行距离受限,并且操作时延达到100ms以上,不能满足智慧农业精准作业目标,现在基于5G网络,植保无人机可以飞的更远,时延可降低到20ms以内,如果在监测区域发现病虫害,工作
人员可远程控制植保无人机逐区域进行生物制剂的喷洒作业,达到精准消杀,整个过程实时、精准、高效。
(陈美琪)
新闻推荐
城区第一场雪如期“到货” 市民欣然“签收” 降雪带来别样乐趣,同时驱散了雾霾,不过也给交通、环卫、供热等造成了压力
12月13日,寒潮带来的大风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降雪如期而至。这是城区入冬以来首场降雪,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漫天飞雪给...
寿光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