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创新寻亲手段 助流浪人员返乡

潍坊晚报 2020-09-30 09:03 大字

近日,寿光市救助站通过“人脸识别”“DNA比对”“头条寻亲”“论坛寻亲”等寻亲手段,成功为4名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家人。9月2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集中寻亲成功案例,是该站近年来不断拓宽救助寻亲工作新思路、新渠道、新方法取得的成果。

□文/图潍报全媒体记者邓永杰通讯员张亚萍“头条”寻亲,帮助受助少年找到家人

日前,寿光市救助站救助了一名少年。刚开始时,这名少年心情低落,不愿说话,抵触情绪强烈,拒绝提供个人和家庭信息。针对这种情况,该站工作人员立即发布“今日头条”寻亲启事并专门制定了增进亲密、信任关系的工作方案。工作人员以心理疏导和情感教育为切入口,经过八个小时的耐心沟通,少年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随后,寿光市救助站接到了寿光辛欣特教学校王老师的电话,对方看到了“今日头条”寻人启事,这名受助少年系他们学校的学生小强,今年15岁。寿光市救助站在得知小强爷爷奶奶的家庭地址后,立即联系了寿光市稻田镇相关部门,告知孩子已得到救助。小强的家属得知消息后,迅速赶到寿光市救助站,将小强接回。临行前,小强的家人再三向寿光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道谢。

“论坛”寻亲,迷失老人及时回归家庭

近日,寿光市救助站救助了一名70岁左右的老人。老人表达含糊不清,工作人员怀疑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

根据老人的口音、衣着新旧程度及护送民警提供的信息,寿光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判断老人应该是当地人,立即将其信息录入全国救助信息系统,在查询未果后,又将老人的简要信息发布在当地网络论坛,寻找知情者。

不久,老人的女儿看到了论坛寻亲信息,立即联系了寿光市救助站,连夜从昌乐老家赶往寿光,将老人接回。老人的亲属对寿光市救助站的快速寻亲方式、认真周到的服务赞不绝口,并订制了一面锦旗表达谢意。

失散二十多年,“人脸识别”助母子团聚

记者了解到,寿光市救助站曾救助过一名50岁女子,该女子沉默寡言,精神恍惚,无法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为获取更多信息,工作人员每天轮流陪她聊天、做记录,经反复分析筛选出多个该女子可能的家庭住址,并逐条排查。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运用“人脸识别”寻亲技术,发现该女子与高密市的吴女士非常吻合。

工作人员了解到,吴女士已经离家二十多年,户籍遗漏,当地村干部经多次走访,发现该村有过此人。随后,工作人员通过村委辗转联系上吴女士的家人。对此,吴女士的儿子根本不相信,他们一家寻找多年未果,认为他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在当地政府、救助站等部门的证明下,吴女士的家属才相信这事是真的。分离二十多年,母子相认相拥而泣的场景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DNA比对帮聋哑男子找到家

聊城的孟召瑞自幼聋哑并患有智力残疾,数月前走失,他的大哥孟召鹏报警寻找未果,在公安部门留下了DNA血样。

近日,孟召瑞被送到寿光市救助站接受救助。工作人员协调公安部门采集了孟召瑞的DNA样本,录入全国DNA数据库进行比对,很快锁定了孟召瑞的走失信息,当即联系孟召鹏前来认定。经公安部门比对DNA,这名受助者正是孟召鹏的弟弟孟召瑞。兄弟相见,两人抱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新闻推荐

因一次“吐槽” 自助服务升级了 山东省还有多地设类似窗口,工作人员不能说“不”

不仅是寿光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置“吐槽找茬”窗口,山东省多地都有类似窗口。泰安市泰山区政务服务大厅24小时自助服务...

寿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寿光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